武鄉(xiāng),太行山上一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山區(qū)小縣,因為戰(zhàn)爭被世人矚目。60多年前,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進華北,抗日烽火燃遍太行。在這中華民族面臨危亡的緊急關頭,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毅然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佇馬太行,進駐武鄉(xiāng)。一座座四合院、一間間小平房,便成了對日作戰(zhàn)的“軍中帳”,武鄉(xiāng)因此成為華北抗日的指揮中樞。戰(zhàn)爭期間,當時不足14萬人的武鄉(xiāng),有9萬多人參加各類抗日團體,2萬多人壯烈捐軀;解放戰(zhàn)爭中,有1.5萬人隨軍南下……這里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革命前輩的足跡,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灑有抗日軍民的血汗,英勇的八路軍將士和勤勞的老區(qū)人民一道,用鮮血與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太行精神,用真情和大義孕育了底蘊深厚的八路軍文化。歷史的長河載浮走多少如煙往事,流不盡的是浩然正氣;往昔染血的濁漳河日夜奔騰,唱不完的是一曲曲英雄贊歌。戰(zhàn)爭硝煙今已遠去,但歲月是可以作證的,在歲月的不息流逝中能留給后人的,只有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