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在廣州舉辦的穗港設計師對話會中,主持人照例拋出了兩個很中國化的問題:何為“美”和“設計如何做到環(huán)?!?。結果,內地的設計師,對“美”的評價均是異常地尊重各人的感覺,沒有一個標準;而對“設計如何做到環(huán)保”這個問題,則有一系列具體理論與做法。在場的香港的設計師,包括梁景華與陳德堅,面對這么宏大的問題,可難倒他們了!我們這些專業(yè)人士,都被形式化了!記得以前從美國回來,大家回憶在什么地方見到的人最有“型”,當然,還有美女,我毫不猶豫地說:紐約的MOMA美術館的參觀者,她們與精湛的藝術品融為一體,比比華利區(qū)甚至杜勒斯機場見到的還要好。我一直認為,美是很具象的,是藝術、財富、時尚、知識的化身!就比如我太太堅決要買Cartier的“豹”系列,它的氣度、精藝、恒美,的確令人心動;又如上海準海路上的民國別墅,無論附近怎樣變化,也改不了她的優(yōu)雅品格,她的比例、結構,是那么的唯美。曾幾何時,“形而上學”的思想令社會喪失藝術以及藝術的價值,到現在,對美的認知,更是一片的混亂。這,看一看稍有財富與地位的人家里裝修與擺設就知道了。設計本身就是“環(huán)保”的一個手段,說“設計如何做到環(huán)保”,好像是個偽問題。大家都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亂過馬路,社會就不會耗費大量的交通燈;巧妙地利用島然劃分各人的室內空間,就不會浪費太多的能量;把使用方法想盡一些,就不會安多一個開關插座,這都是一些有觀念的習慣?!碍h(huán)?!弊钪匾氖菑牧晳T做起!技術只不過是發(fā)展的添加劑,習慣這個東西,室內設計比建筑設計更重要。說到這里,我們該有的習慣都去哪呢?這個也是香港設計師們不易回答之處。記得中學的時候談論“文藝復興”,大家都說意義在于重新發(fā)掘了人性,而我理解是重新尋回了“尊重”。是尊重!尊重的心境要重拾回來。設計師,不止是設計師,我們都需要被尊重:自然界的一切、人性的一切、歷史的一切、秩序的一切、藝術的一切等等,像飛機一樣,美的體型,肯定飛得遠,也最安全。所以設計師良好的習慣,也就是自身的“環(huán)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