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理論準備
一、理論意義
(一)弘揚傳統(tǒng)尚榮知恥文化的精髓,發(fā)揮其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揭示中國人榮恥心產生的心理機制,提高榮辱觀教育的實效性
(三)提高中國文化心理學的研究深度,促進中國特色心理學的建設
二、研究路徑與方法
(一)技術路線
(二)具體研究方法
三、良心:研究榮恥心時無法回避的一個概念
(一)從何種視角使用“良心”概念
(二)對“良心”概念的新界定
第一章 榮恥心的含義、特點與功能
一、“恥”的含義與特點
(一)“恥”、“羞”、“辱”辨析
(二)“恥”的含義
(三)“恥”的特點
二、“榮”的含義與特點
(一)“榮”的含義
(二)“榮”的特點
三、尚榮知恥心理的功能
(一)“成人之本”
(二)規(guī)范功能
(三)導善功能
(四)激勵功能
(五)適應功能
第二章 榮恥心的產生與發(fā)展
一、榮恥心的來源
(一)天賦說與外鑠說
(二)外鑠說的困境及破解策略
(三)善端與惡端的兩個解釋維度
二、榮恥心產生的心理機制
(一)羞恥心產生的心理機制
(二)榮譽心產生的心理機制
三、榮恥心的發(fā)展階段
(一)羞恥心的發(fā)展階段
(二)榮譽心的發(fā)展階段
四、影響榮恥心產生與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一)外在文化教育環(huán)境
(二)個體自身因素
第三章 榮恥心態(tài)的日常樣式
一、多姿多彩的榮譽心或榮譽感
(一)倫理道德領域的榮譽心和非倫理道德領域的榮譽心
(二)“義榮”與“勢榮”
(三)個體榮譽心與集體榮譽心
(四)錯誤的榮譽心與正確的榮譽心
(五)他律之榮與自律之榮
(六)一般性的榮譽感與無比光榮
(七)自我引發(fā)型榮譽心與他人引發(fā)型榮譽心
(八)多維視野下的榮譽心類型
二、五花八門的羞恥心或羞恥感
(一)倫理道德領域的羞恥心和非倫理道德領域的羞恥心
(二)“義辱”與“勢辱”
(三)錯誤的羞恥心與正確的羞恥心
(四)奇恥大辱與一般性恥辱
(五)個體羞恥心與集體羞恥心
(六)多維視野下的羞恥心類型
第四章 榮恥心的培育
一、家庭、學校與社會齊努力
(一)家長做好“第一任教師”
(二)教師接好“接力棒”
(三)社會營造好大環(huán)境
二、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
(二)將主要德性與次要德性作適當區(qū)分
(三)循序漸進
(四)“欲民之有恥,則小恥不可不飾也”:防微杜漸
(五)知行合一
三、具體方法
(一)學會避免恥感產生的正確策略,消除避免恥感產生的錯誤策略
(二)學會妥當?shù)内A取榮譽心的策略,避免用錯誤策略來謀取榮譽心
(三)用適當方法提高個體的知恥心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