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除導論和結語外,共分七章。導論,首先介紹選題的意義。涉訴信訪問題是一個獨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和法律問題。其次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概括目前信訪問題的研究狀況及特點,并對本書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框架結構進行交代。第一章為涉訴信訪的概念闡釋。通過梳理學界已有的認識,解決涉訴信訪的界定以及涉訴信訪與相近制度的關系問題,即澄清涉訴信訪的內涵和外延,明確涉訴信訪理論研究的基本范疇,界定研究范圍,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礎。第二章為我國涉訴信訪制度的形成和演進。通過對我國涉訴信訪制度的產生、發(fā)展的主要歷史節(jié)點的描述,從政治和法律兩條進路,分析該制度所具有的政治上的、意識形態(tài)上的正確性以及在司法制度、法律技術上與訴訟規(guī)律的背離。從歷史發(fā)展角度闡述涉訴信訪的本質。第三章為涉訴信訪制度的依據(jù)與基礎。圍繞涉訴信訪制度得以產生和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政治、法律理論基礎問題,分析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國共產黨的兩類不同性質矛盾觀,民事訴訟解決糾紛的指導思想,司法政策和民事訴訟再審制度結構等與涉訴信訪制度的相互關系。第四章為涉訴信訪制度的政治社會功能。對涉訴信訪制度所具有的證成政治合法性、塑造政治參與途徑、達成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信息溝通渠道等政治功能加以分析。探討涉訴信訪在化解糾紛、遏制司法腐敗和促進相關法律、政策形成與調整等方面的實際作用,進而闡釋涉訴信訪在中國社會治理結構中地位的變化。第五章為涉訴信訪制度的現(xiàn)狀及其問題。分析涉訴信訪制度在運行中遇到的困難,論證涉訴信訪高潮與社會轉型期、社會治理方式轉變以及司法改革等宏觀因素的直接聯(lián)系,就涉訴信訪制度與程序正義、訴訟效率和程序安定價值之間的理論沖突等進行討論。第六章為改革涉訴信訪制度的路徑選擇。論述涉訴信訪的政治與法律功能分離的基本思路,探討實現(xiàn)功能分離應遵循的原則。從宏觀角度、權力分界層面上把握涉訴信訪制度改革的路徑。第七章為涉訴信訪制度改革的具體對策。從微觀角度闡釋涉訴信訪制度改革的具體對策,諸如建立再審之訴制度、實行強制律師代理民事再審案件的制度、強化民事再審調解等。從程序分化層面上探討涉訴信訪制度的終結機制。結語,在總結本書觀點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涉訴信訪制度應該關注的相關問題,即實現(xiàn)涉訴信訪的政治、法律功能的分離,宜采取技術性手段,逐步過渡;轉變信訪者法律意識,以及從技術功能層面認識審判獨立的價值,修正政法不分的傳統(tǒng)體制等,都是影響實現(xiàn)涉訴信訪制度改革目標的主要因素。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傳統(tǒng)政治文化與新中自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暗合,是涉訴信訪能夠逐步制度化的基本根據(jù)。而涉訴信訪的權利救濟功能,則是觀念上和潛規(guī)則中行政與司法不分的政法傳統(tǒng)體制及其制度安排的要求和體現(xiàn)。隨著國家和社會治理法治化進程的推進,在建設和諧社會和現(xiàn)代化司法制度的背景下,涉訴信訪的權利救濟功能終將因其存在條件的逐步喪失而走向終結,而其意見表達功能則應予保留。這一過程的轉化需要公民意識的養(yǎng)成、民事再審制度的完善以及其他相關配套制度的合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