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學時學《論語》,有一句話至今仍在記憶中:“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薄暗谩闭摺柏潯币?。古人又有“貪吝非二法也”的說法。一個年逾90的人,即不“貪”也免不了是“吝”,所以對敝帚珍惜而保全之,以備后用,不足怪也。《關懿嫻舊稿舊文集(圖書館學)》作者現年92歲,來北大至今54載,教齡31年,退休已20多年,早已是耄耋老人了。確有白珍的敝帚,那就是《關懿嫻舊稿舊文集(圖書館學)》所收的有關圖書館學的舊稿舊文,因其舊而列入敝帚之列,沒有考慮作任何處理。沒想到200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一書時,竟然收錄了1945年我在《華聲》雜志上發(fā)表的《紅樓夢與才子佳人派小說》一文,有點事出意外。繼而中國圖書館學會為紀念圖書館在我國創(chuàng)始100周年,出版了《百年文萃空谷余音》的紀念文集,也收入了我于1980年發(fā)表的《現代西洋分類法的回顧與展望》一文。雖然只是縮寫稿,但卻使我感到“文”不嫌其舊。那么,那些被我視作“敝帚”的舊文舊稿,豈不是也可見天日了。此念一出,一些舊好及老學生們便紛紛獻議:有勸我自費印書的,反正目前非出版社代印出書的不少。但覺不正規(guī),且嫌太貴。我系60級侯漢清同學(劉國鈞教授的研究生入門弟子;劉先生老病后,我被指定為導師)是其中最熱心者,他得知我的情況后,便即反映給北大信息管理系王余光主任,王主任當即同意由系里負責交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可真喜出望外。《關懿嫻舊稿舊文集(圖書館學)》按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概括面較廣的關于圖書館學各方面的文章及講稿,由侯漢清協助編纂;下篇為圖書館建筑部分,則交由幾十年對此不懈不倦地投入研究的我系56級李明華同學協助編纂;書后索引由侯漢清編制。如此大大減輕了我的負擔。他們都竭盡心力,幾次數千里來京協商,并幫助干了不少雜務。此外,我系59級的張涵同學在審定《中圖法》(第五版)修訂稿的緊張工作之余,幫我一同最后定稿。這幾位都是北大高才生,對圖書館學都各自有特殊貢獻,著作亦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