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拆字術,是個謎。宣和七年十二月,趙桓即位,這就是宋朝第九個皇帝欽宗。第二年,改了年號,稱靖康元年(1126年)。當時的宋金邊界時有不寧中書省在擬進的年號文字中取了“曰靖四方,永康兆民”二句,這也是趙桓“靖”邊安“康”的本意。這時候,有人說7。靖康,一個“靖”字,由“十二月立”四字組成,“立”誰?立“康”。這話不知是不是后來文人的附會,但就在欽宗即位十二個月后,天下真的亂了。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金兵攻進了宋朝的京城汴梁。這時候,康王趙構正被派往金帥大營去議和,半道上被宗澤攔了,轉道投了相州(現(xiàn)河南安陽)。后來,康王趙構“立”,在應天府(商丘)即位,稱高宗。金兵進了汴京城,大肆擄掠,宋朝君臣“二百年積蓄,一旦掃盡,凡人間所須之物,無不畢去”。宋人一目.不從,金兵“殺人如刈麻,臭聞數(shù)百里”,“遺筒所在枕藉”,連“城中貓犬”都被趕盡殺絕。這一段文字記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這一本追記,出于理宗時工部侍郎李心傳之乎?!斑z鑿”說的是尚存腐肉的遺骸,“枕藉”是尸體縱橫交錯,四月的春天,北方還是寒冷,從“臭聞數(shù)百里”來看,這也是補記之作。金兵北撤,擄走了徽、欽二帝和后宮嬪妃,加上不愿擔任偽職的官員和眷屬,近萬人,在那一天被迫趕上了八百六十輛牛車。誰也不敢多說,誰也不敢反抗。坐不上牛馬車的,隨車徒步木輪轆轆,車轍坎坷,出了汴京南薰門,茫茫北去。沒有隨身的生活用品,有的是牛馬一般的呵斥和出喪一般的低泣,向北,向北。這就是南宋史書所說的“二帝北狩”。“狩”特指皇帝外出打獵,或者巡視,中國的文字歷來褒貶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