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軍事軍事技術軍用裝備體系結構論證方法

軍用裝備體系結構論證方法

軍用裝備體系結構論證方法

定 價:¥35.00

作 者: 趙立軍 等編著
出版社: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軍隊“2110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安全技術
標 簽: 軍事技術

ISBN: 9787118068092 出版時間: 201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軍用裝備體系結構論證方法》介紹了裝備體系的需求以及需求規(guī)范;軍用裝備體系的復雜性研究;系統(tǒng)建模語言sysML,并使用該語言對C4ISR的體系結構進行建模;模型的執(zhí)行;Agent的方法及使用Agent技術來分析、設計裝備體系;裝備體系的效能評估以及用SysML方法、Agent方法等進行體系結構論證的案例和裝備體系的標準結構設計?!盾娪醚b備體系結構論證方法》的讀者對象為從事裝備論證、裝備科研生產(chǎn)、裝備采辦、裝備指揮、裝備保障、裝備管理、裝備試驗等的管理技術人員,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教材。

作者簡介

暫缺《軍用裝備體系結構論證方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3 章 節(jié)安排
第2章 軍用裝備體系需求、概念與特點
2.1 軍用裝備體系需求模型
2.1.1 裝備體系需求問題框架
2.1.2 裝備體系需求參考模型
2.1.3 裝備體系軍事需求
2.1.4 裝備體系需求規(guī)格
2.1.5 命題一致性檢驗
2.2 體系的定義
2.3 體系結構的定義
2.3.1 設計師與體系結構
2.3.2 設計師對體系結構的描述
2.3.3 裝備體系結構
2.4 軍用裝備體系的特點
第3章 軍用裝備體系的復雜性研究
3.1 復雜適應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
3.2 軍用裝備體系的復雜適應性描述
3.3 裝備體系的復雜適應性特征
3.4 裝備體系的系統(tǒng)演化機制
第4章 軍用裝備體系結構描述方法
4.1 C4ISR系結構描述方法簡介
4.2 C4ISR體系結構框架產(chǎn)品
4.2.1 全視圖產(chǎn)品
4.2.2 作戰(zhàn)體系結構視圖產(chǎn)品
4.2.3 系統(tǒng)體系結構視圖產(chǎn)品
4.2.4 技術體系結構視圖產(chǎn)品
4.3 建立C4ISR體系結構框架產(chǎn)品的過程
4.4 結構化分析方法
4.4.1 功能分解和活動模型
4.4.2 數(shù)據(jù)模型
4.4.3 規(guī)則模型
4.4.4 動態(tài)模型
4.4.5 集成詞典和模型的協(xié)調性
4.4.6 使用結構化方法進行DODAF體系結構設計
4.5 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
4.5.1 UML描述
4.5.2 用UML開發(fā)體系結構的過程概述
4.5.3 用UML開發(fā)體系結構的核心
4.5.4 從UML到C4ISR的映射
4.6 結構化與面向對象方法比較
4.7 AP233與DoDAF的關系
第5章 軍用裝備體系結構描述語言
5.1 SysML介紹
5.1.1 SysML產(chǎn)生
5.1.2 SysML功能
5.1.3 文檔中心變成模型中心
5.1.4 SysML支持者
5.2 SysML與其他工具的關系
5.3 SysML建模過程
5.4 SysML中的主要圖形
5.4.1 SysML語義
5.4.2 SysML的圖形表示
5.5 基于SysML的體系結構產(chǎn)品設計過程
5.5.1 基于SysML的體系結構設計思路
5.5.2 需求和作戰(zhàn)概念
5.5.3 組織結構和用例模型
5.5.4 功能體系結構設計
5.5.5 作戰(zhàn)視圖完成
5.5.6 系統(tǒng)功能描述
5.5.7 物理系統(tǒng)設計
5.5.8 需求滿足和追溯性
5.5.9 小結
第6章 體系結構的可執(zhí)行模型
6.1 可執(zhí)行體系結構框架
6.2 Petri網(wǎng)
6.2.1 基本Petri網(wǎng)理論
6.2.2 高級理論
6.3 從UML得到可執(zhí)行模型
6.3.1 從UML到C4ISR的映射
6.3.2 從UML映射到有色Petri網(wǎng)
6.4 從SysML得到可執(zhí)行模型
6.4.1 可執(zhí)行體系結構的先決條件
6.4.2 基于靜態(tài)視圖與動態(tài)駛入的轉換策略
6.4.3 從SysML到CPN的轉換策略
6.5 分布式交互仿真
6.5.1 驗證與確認(VerificationandVa1idation)
6.5.2 分布式交互仿真技術的特點
6.5.3 分布式交互仿真技術的幾種實現(xiàn)方案分析
6.5.4 HLA分布式交互仿真技術
6.5.5 HLA仿真技術框架
6.5.6 HLA分布式仿真設計
第7章 Agent方法與應用
7.1 引言
7.2 群體思維狀態(tài)
7.2.1 聯(lián)合信念
7.2.2 聯(lián)合意圖
7.2.3 聯(lián)合承諾
7.3 MAS的形式語義方法
7.4 MAS的對策論方法
7.5 Agent組織
7.5.1 Agent組織及研究意義
7.5.2 Agent組織的形成和演化
7.5.3 Agent組織規(guī)則
7.5.4 與組織有關的模型
7.5.5 應用
7.6 Agent的社會性
7.6.1 社會Agent的思維屬性模型
7.6.2 社會法視、規(guī)范和協(xié)調
7.6.3 社會經(jīng)濟學方法與拍賣
7.7 移動Agent
7.7.1 移動Agent的研究背景
7.7.2 移動Agent系統(tǒng)和實現(xiàn)技術
7.7.3 移動Agent的研究現(xiàn)狀
7.7.4 移動Agent技術應用的研究
7.8 面向Agent的程序設計
7.8.1 Agento
7.8.2 AgentSpeak(L)
7.8.3 ConGo1og
7.8.4 3APL與GOAL
7.8.5 幾種語言比較
7.9 面向Agent的軟件工程
7.9.1 形式化方法
7.9.2 非形式化方法
7.10 基于多Agent技術的電子對抗裝備故障診斷系統(tǒng)
7.11 結束語
第8章 裝備體系效能評估與優(yōu)化
8.1 效能的概念及效能評估流程
8.1.1 效能的概念
8.1.2 效能的分類
8.1.3 效能評估的流程
8.2 裝備體系效能評估總體思路
8.3 裝備體系效能評估層次分析
8.3.1 信息系統(tǒng)綜合集成
……
第9章 認證支持系統(tǒng)與案例
第10章 裝備信息標準體系結構設計
參考文獻
縮略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