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
作者自序/003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011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011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015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020
語言障礙/023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024
中華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024
中華民族的經(jīng)濟背景/025
《上農(nóng)》——農(nóng)業(yè)的價值/026
“反者道之動”027對自然的理想化/028
家族制度/028
入世和出世/029
中國藝術(shù)與詩歌/030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031
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032
中國哲學中的“常”與“變”/034
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037
司馬談和六家/037
劉歆和他關(guān)于各家緣起的理論/038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040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044
孔子與六經(jīng)/044
作為教育家的孔子/046
正名/046
仁義/047
忠怒/048
知命/049
孔子的心靈修養(yǎng)/051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052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054
墨家的社會背景/055
墨子對儒家的批判/056
兼愛/057
天志和明鬼/059
一個看似表里不一的問題/060
國家的起源/061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階段:楊朱/064
早期道家與隱者/064
楊朱的基本思想/065
楊朱思想舉例/066
老莊著作中的楊朱思想/067
道家思想的發(fā)展/068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071
性善說/071
論儒家與墨家的基本不同點/073
政治哲學/075神秘主義/078
第八章 名家/081
名家和“辯者”/081
惠施關(guān)于事物相對性的理論/084
公孫龍關(guān)于共相的學說/087
惠施和公孫龍學說的意義/090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階段:老子/092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092
道,無名/093
自然的不變規(guī)律/095
為人處世/097
政治理論/100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102
莊子其人和《莊子》其書/102
得到相對快樂的途徑/103
政治與社會哲學/104
感情和理性/105
達到至樂的途徑/107
有限的觀點/108
更高層次的觀點/109
更高層次的知識/110
神秘主義的方法論/113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115
關(guān)于知識和名的討論/116
關(guān)于“辯”的討論/117
澄清兼愛說/119
為“兼愛”辯/121
對其他學派的批判/122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中國早期的宇宙發(fā)生論/125
六種術(shù)數(shù)/125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127
《月令》/128
鄒衍/130
歷史哲學/130
“易傳”中描述的陰陽原則/132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xiàn)實主義流派:荀子/137
人的地位/137
關(guān)于人性的學說/138
道德的根源/139
關(guān)于禮樂的學說/141
關(guān)于邏輯的理論/143
論其他學派的謬誤/145
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家/147
法家的社會背景/147
韓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149
法家的歷史哲學/150
治國之道/151
法家與道家/153
法家與儒家/155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學/157
事物之“理”/157
萬物生成之“道”/160
萬物變易之“道”/161
“中”與“和”/163
“庸”與“?!保?65
從啟蒙到止于至善——明與誠/166
第十六章 治國平天下的哲學主張/168
秦朝統(tǒng)一中國前的中國政治情況/168
中國的統(tǒng)一/170
《大學》/171
《荀子》中的折中傾向/172
《莊子》哲學中的折中傾向/174
司馬談和劉歆的折中主義思想/175
第十七章 漢帝國的理論家:董仲舒/179
陰陽家和儒家的合流/179
對宇宙本體的理論/181
人性的學說/182
社會倫理學說/183
政治哲學/184
歷史哲學/185
對《春秋》的解釋/187
社會進步的三個階段/187
第十八章 儒家興盛和道家再起/190
思想的統(tǒng)一/190
孔子在漢代思想界的地位/192
漢代經(jīng)學中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之爭/193
揚雄和王充/194
道家與佛家/195
政治和社會背景/197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學/201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達率性的風格/214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基礎(chǔ)/223
第二十二章 禪宗:潛默的哲學/235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論者/244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257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家:主張柏拉圖式理念的理/268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家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學/280
第二十七章 更新的儒家西方哲學的傳入/289
第二十八章 廁身現(xiàn)代世界的中國哲學/302
英文版編者引言 德克·布德/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