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航空、航天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

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

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

定 價:¥80.00

作 者: 劉興堂 等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航天

ISBN: 9787030267986 出版時間: 2010-03-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0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以全新的角度論述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及其應用,重點總結并深入研究推動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系統(tǒng))進步和工程應用的主要關鍵技術,諸如先進總體設計與實現(xiàn)技術,目標探測、識別與隱身技術,綜合導航、慣性導航及組合導航技術,精確制導與復合/融合制導技術,現(xiàn)代測控技術與動能殺傷(KKV)技術,現(xiàn)代數(shù)據(jù)分析與信息融合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與“數(shù)據(jù)鏈”通信技術,指揮控制與綜合電子信息技術,復雜戰(zhàn)場環(huán)境與信息對抗技術,地面、海上及空天試驗技術,以及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技術等?!冬F(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是作者長期從事導航、制導與測控科學研究和教學的成果總結,同時汲取了相關重要參考文獻的營養(yǎng),力求反映當今該領域的新思想、新觀點、新動態(tài)和新的技術學術水平?!冬F(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主要作為航空、航天、航海、兵器、信息、仿真等領域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特別是軍事、軍工院校相關學科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高新技術教材。

作者簡介

  劉興堂,男,1942年2月出生于陜西省三原縣,碩士、空軍級專家、文職將軍?,F(xiàn)任空軍防空導彈精確制導與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空軍工程大學教授、“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系統(tǒng)仿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航空學會飛行力學及飛行試驗分會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仿真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用戶協(xié)會仿真應用分會理事、陜西省系統(tǒng)仿真學會副理事長。1965年8月西北工業(yè)大學飛機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68年3月西北工業(yè)大學非線性振動理論專業(yè)獲碩士學位;1968~1982年在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從事飛機控制系統(tǒng)試飛和模擬研究,曾任專業(yè)組長、大型飛行模擬器工程和航空重點仿真實驗室建設主管工程師;1982年特招入伍,在空軍工程大學導彈學院從教至今,長期從事飛行器導航、制導與控制及復雜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工作期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7項,并榮獲“全軍優(yōu)秀教師”稱號;出版專著、譯著和大型工具書16部:《機動飛機實用空氣動力學》、《飛機舵面的傳動裝置》、《物理量傳感器》、《現(xiàn)代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技術》、《現(xiàn)代飛行模擬技術》、《空中飛行模擬器》、《精確制導、控制與仿真技術》、《導彈制導控制系統(tǒng)分析、設計與仿真》、《現(xiàn)代辨識工程》、《應用自適應控制》、《新俄漢科技綜合詞典》、《俄漢航空航天航海科技大詞典》、《復雜系統(tǒng)建模理論、方法與技術》、《信息化戰(zhàn)爭與高技術兵器》、《精確制導武器與精確制導控制技術》及《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發(fā)表學術論文百篇以上。周自全,男,1940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本科,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研究員,現(xiàn)任國家某重點型號飛機試飛總師、中航某重點實驗室主任、《飛行力學》雜志社社長;曾任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副院長、048工程專家組成員。1964年8月西北工業(yè)大學飛機力學和控制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68年9月至今在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從事飛行試驗與仿真研究。工作期間,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4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榮立部級以上一等功5次、二等功1次;被授予全國國防科技工業(yè)系統(tǒng)勞動模范、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榮獲航空金獎、航空工業(yè)杰出貢獻獎等7項;出版專著3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李為民,男,1964年10月生,甘肅民勤人,博士、空軍級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國家“863”計劃航空航天領域專家組成員?,F(xiàn)任空軍工程大學導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兼任中國宇航學會無人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系統(tǒng)仿真學會理事、中國軍事運籌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軍事系統(tǒng)工程委員會委員。1983年7月空軍導彈學院測控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90年5月電子科技大學信號電路與系統(tǒng)專業(yè)獲碩士學位;1992年12月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與通信專業(yè)獲博士學位。1983年執(zhí)教以來,獲國家科技成果進步獎1項,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主持完成國家“863”計劃課題、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國防預研基金課題多項,榮獲“全軍優(yōu)秀教師”稱號、軍隊院校育才金獎;主編和參編專著(教材)6部,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一般概念
1.1.1 導航概念
1.1.2 制導概念
1.1.3 測控概念
1.2 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及系統(tǒng)
1.2.1 導航技術及系統(tǒng)
1.2.2 制導技術及系統(tǒng)
1.2.3 測控技術及系統(tǒng)
1.2.4 綜合技術及系統(tǒng)
1.3 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技術
1.3.1 引言
1.3.2 地面、空中、海上精確導航
1.3.3 高技術兵器精確制導
1.3.4 航天工程精確測控
1.4 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的關鍵技術
第2章 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術
2.1 導航理論、方法與技術
2.1.1 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綜述
2.1.2 無線電導航原理及應用
2.1.3 多普勒雷達導航原理及應用
2.1.4 慣性導航原理及應用
2.1.5 衛(wèi)星定位導航原理及應用
2.1.6 天文導航原理及應用
2.1.7 地圖匹配導航原理及應用
2.1.8 相對導航原理及應用
2.1.9 組合導航原理及應用
2.2 制導理論、方法與技術
2.2.1 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
2.2.2 自主式制導原理及應用
2.2.3 遙控制導原理及應用
2.2.4 尋的制導原理及應用
2.2.5 復合/融合制導原理及應用
2.2.6 數(shù)據(jù)鏈制導原理及應用
2.3 測控理論、方法與技術
2.3.1 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
2.3.2 測試原理及應用
2.3.3 控制原理及應用
2.3.4 測控原理及應用
2.4 現(xiàn)代導航、制導與測控學科體系
2.4.1 引言
2.4.2 理論體系
2.4.3 方法體系
2.4.4 技術體系
2.4.5 應用體系
第3章 先進總體設計與實現(xiàn)技術
3.1 系統(tǒng)總體技術及設計過程
3.2 多學科設計優(yōu)化技術及應用
3.2.1 多學科設計優(yōu)化(MDO)技術的提出
3.2.2 MDO體系組成
3.2.3 MDO的主要關鍵技術
3.2.4 MDO技術應用實例
3.3 多目標優(yōu)化設計方法與技術
3.4 智能優(yōu)化設計技術及應用
3.4.1 問題提出
3.4.2 系統(tǒng)構成及功能
3.4.3 工程應用實例
3.5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及應用
3.5.1 引言
3.5.2 CAD系統(tǒng)及其組成
3.5.3 CAD技術及系統(tǒng)的應用
3.6 虛擬樣機與虛擬設計技術及應用
3.6.1 引言
3.6.2 虛擬樣機技術的關鍵技術
3.6.3 虛擬樣機技術的工程應用
3.6.4 虛擬設計技術及工程應用
3.7 并行工程設計技術及應用
3.7.1 引言
3.7.2 并行工程設計的關鍵技術
3.7.3 并行工程設計技術應用實例
第4章 目標探測、識別與隱身技術
4.1 概述
4.2 目標探測、識別和確認基礎
4.2.1 概念及術語
4.2.2 Johnson判則
4.2.3 目標傳遞概率函數(shù)
4.2.4 目標純探測與辨別預測
4.2.5 距離探測及判定
4.3 目標探測方法、技術及設備
4.3.1 引言
4.3.2 微光夜視探測
4.3.3 紅外探測
4.3.4 激光探測
4.3.5 雷達探測
4.3.6 慣性感測
4.3.7 聲(學)探測
4.3.8 多傳感器探測
4.4 目標識別與確認技術
4.4.1 引言
4.4.2 雷達目標識別與確認
4.4.3 紅外目標識別與確認
4.4.4 激光目標識別與確認
4.4.5 水聲目標識別與確認
4.4.6 自動目標識別技術
4.4.7 作戰(zhàn)識別技術及系統(tǒng)
4.5 目標隱身/反隱身技術
4.5.1 引言
4.5.2 隱身技術特點及關鍵技術
4.5.3 雷達隱身技術
4.5.4 光電隱身技術
4.5.5 聲學隱身技術
4.5.6 反隱身技術
第5章 綜合導航、慣性導航及組合導航
5.1 概述
5.2 導航綜合系統(tǒng)與綜合艦橋系統(tǒng)
5.2.1 導航綜合系統(tǒng)
5.2.2 綜合艦橋系統(tǒng)
5.3 慣性導航系統(tǒng)及其主要設備
5.3.1 引言
5.3.2 慣性導航系統(tǒng)
5.3.3 主要慣性導航設備
5.4 慣性導航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
5.5 組合導航技術基礎
5.5.1 引言
5.5.2 組合導航系統(tǒng)構建技術
5.5.3 組合系統(tǒng)工作模式
5.5.4 組合系統(tǒng)狀態(tài)估計方法
5.5.5 組合系統(tǒng)誤差修正與容錯技術
5.5.6 組合系統(tǒng)降階方法
5.6 INS/SAR組合導航系統(tǒng)
5.6.1 引言
5.6.2 合成孔徑雷達
5.6.3 INS/SAR組合導航系統(tǒng)
5.7 SINS/GPS組合導航系統(tǒng)
5.7.1 引言
5.7.2 SINS/GPS組合導航原理及組合方式
5.7.3 SINS/GPS組合導航關鍵技術
5.7.4 SINS/GPS組合導航的應用實例
5.8 智能融合組合導航技術及系統(tǒng)
5.8.1 引言
5.8.2 智能化導航信息源管理技術
5.8.3 智能濾波技術
5.8.4 智能融合技術
5.9 組合導航的其他技術問題
5.9.1 引言
5.9.2 慣性/星光組合導航技術及系統(tǒng)
5.9.3 容錯濾波設計技術
5.9.4 組合導航系統(tǒng)的車載試驗技術
第6章 精確制導與復合/融合制導技術
6.1 概述
6.2 制導體制及其分析與選取
6.2.1 常用制導體制體系
6.2.2 制導體制分析與選擇
6.3 導引律設計與選取技術
6.3.1 引言
6.3.2 古典導引方法與導引律
6.3.3 典型比例導引及工程實現(xiàn)
6.3.4 現(xiàn)代導引方法與導引律
6.3.5 導引律分析與選擇
6.3.6 向狀態(tài)制導的最優(yōu)導引律研究
6.4 導彈制導控制系統(tǒng)
6.4.1 引言
6.4.2 制導過程及系統(tǒng)基本結構
6.4.3 未來制導控制系統(tǒng)
6.5 水下制導定位技術及系統(tǒng)
6.5.1 引言
6.5.2 聲納系統(tǒng)及其聲納方程
6.5.3 水聲精確定位導航系統(tǒng)
6.6 復合制導技術及應用
6.6.1 引言
6.6.2 復合制導體制的選擇
6.6.3 復合制導系統(tǒng)的組成及運行
6.6.4 導彈截獲跟蹤系統(tǒng)
6.6.5 目標交接班技術
6.7 多模融合制導技術
6.7.1 引言
6.7.2 被動雷達/紅外融合尋的制導
6.7.3 主動式毫米波/紅外成像融合尋的制導
6.7.4 毫米波主/被動融合尋的制導
……
第7章 現(xiàn)代測控技術與KKV技術
第8章 現(xiàn)代數(shù)據(jù)分析與信息融合技術
第9章 計算機網(wǎng)絡與“數(shù)據(jù)鏈”通信技術
第10章 復雜戰(zhàn)場環(huán)境與信息對抗技術
第11章 指揮控制與綜合電子信息技術
第12章 地面、海上及空天試驗技術
第13章 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技術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