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互換性與加工誤差、公差及檢測
1.2 標準化與優(yōu)先數系
1.3 測量技術發(fā)展簡況
1.4 本課程的性質與主要任務
習題
第2章 極限與配合
2.1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及定義
2.2 極限與配合標準的主要內容
2.3 極限與配合的選用
習題
第3章 幾何量公差
3.1 基本概念
3.2 形狀公差與形狀誤差
3.3 基準
3.4 方向公差與方向誤差
3.5 位置公差與位置誤差
3.6 跳動公差與跳動誤差(跳動量)
3.7 幾何公差與尺寸公差的關系
3.8 幾何公差的選用
3.9 幾何公差的檢測原則
習題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4.1 概述
4.2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
4.3 表面粗糙度的選用與標注
4.4 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習題
第5章 測量技術基礎
5.1 概述
5.2 長度計量單位與量值傳遞
5.3 計量器具與測量方法
5.4 計量器具的選擇
5.5 測量誤差
5.6 直接測量列的數據處理
習題
第6章 鍵的公差與配合
6.1 單鍵的公差與配合
6.2 矩形花鍵的公差與配合
習題
第7章 普通螺紋連接的公差與配合
7.1 普通螺紋的幾何參數及其對互換性的影響
7.2 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習題
第8章 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公差
8.1 各種機械設備對齒輪傳動的基本要求
8.2 影響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的因素
8.3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的評定參數與檢測
8.4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等級與應用
8.5 齒輪坯的精度與齒面粗糙度
8.6 漸開線圓柱齒輪副的精度
8.7 漸開線齒輪精度設計舉例
8.8 新舊國標對照
習題
第9章 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
9.1 滾動軸承的精度等級及其應用
9.2 滾動軸承與軸和箱體或軸承座孔的配合及選用
9.3 軸頸和外殼孔的幾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9.4 應用舉例
習題
第10章 尺寸鏈基礎
10.1 尺寸鏈的含義及其特性
10.2 尺寸鏈的建立與分析
10.3 用完全互換法解尺寸鏈
習題
附錄 常見幾何量檢測實驗
實驗1 游標測微類量具的測量讀數原理和使用
實驗2 螺旋測微類量具的測量讀數原理和使用
實驗3 光學計和扭簧比較儀的測量讀數原理和使用
實驗4 用內徑百分表測量孔徑
實驗5 幾何誤差檢測(Ⅰ)——直線度誤差測量
實驗6 幾何誤差檢測(Ⅱ)——平面度誤差測量
實驗7 幾何誤差檢測(Ⅲ)——箱體零件孔中心線平行度、垂直度誤差的測量
實驗8 幾何誤差檢測(Ⅳ)——軸類零件跳動誤差的測量
實驗9 用雙管(光切)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
實驗10 螺紋中徑測量
實驗11 齒輪單個齒距偏差與齒距累積總偏差的測量實驗
實驗12 公法線長度變動△Fw和公法線平均長度偏差△Ewm的測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