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思考保育的基本理念
第一章 未來的保育——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保育指南的基本精神
引子
一、通過環(huán)境進行教育
1.從世博會廣告想到的
2.同伴的價值觀比說教更有影響
3.生活孕育人
二、適合于幼兒期的生活
1.對兒童的看法在改變
2.嬰幼兒期的發(fā)展課題
3.自發(fā)使用原理
三、何謂保育
1.保護和培育發(fā)展中的生命
2.與小學教育的區(qū)別
3.比喻為一棵樹的終生學習
四、五個領域的構成
1.整體性培育與身心健康
2.與環(huán)境的交往和與人的交往
3.感性與表現(xiàn)——語言
4.結語
第二章 保育的年度計劃是如何制定的
一、課程與指導計劃
1.幼兒園生活本身就是課程
2.中心是幼兒的狀態(tài)、目標與內容
3.指導計劃是環(huán)境和支持計劃
二、年度計劃的制訂方法
1.幼兒的狀態(tài)
2.目標
3.內容
4.環(huán)境的構成
5.預想幼兒的活動
6.支持的要點
三、為制訂更好的計劃
第三章 有關保育形態(tài)的思考——幼兒真正追求的東西
一、保育形態(tài)的變遷及其背景
二、至今為止的保育形態(tài)分類
三、保育形態(tài)自由自在
第四章 停止指令性的傳統(tǒng)活動——幼兒園傳統(tǒng)活動應有的狀態(tài)
一、對傳統(tǒng)活動看法的巨大變化
二、模仿學校舉辦傳統(tǒng)活動并逐步升級
三、必須從根本上重新看待保育中的傳統(tǒng)活動
四、適合于幼兒期的傳統(tǒng)活動
五、重視非日常性的意義…讓幼兒體驗無比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 對父母與保育者的忠告
第一章 培育入學后繼續(xù)發(fā)展的孩子
一、幼兒的主體性生活
二、自己思考、自己行動、自己負責
1.自己思考
2.自己行動
3.自己負責
三、在幼兒期體驗培育根(正面的原體驗)的生活
四、學校生活的基盤是與人的交往和對知識的好奇心
第二章 育兒所必要的平衡感
一、育兒史
二、日本的育兒和學校教育
三、動蕩不定的幼兒教育
四、平衡感
第三章 兒童觀與幼兒教育
一、傳統(tǒng)的兒童觀與教育
二、守護兒童的自然——盧梭
三、生活造就人——裴斯泰洛齊
四、滿足幼兒內在的需求——福祿培爾
五、幼兒是太陽系的中心——杜威
六、向兒童學習的兒童觀
七、大人與幼兒相互學習的生活
第四章 幼兒教育的潮流正在變化——對早期開發(fā)主義的再追問
一、建校精神的時代反映
二、“幼兒的世紀”的起伏
三、經濟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的幼兒教育
四、從偏重智育到重視打好做人的基礎
第五章 家長的問題幼兒園的要求
一、相互推諉責任的受害者是幼兒
二、兒童的環(huán)境使生活課程變得十分必要
三、學校(幼兒園)五日制的利弊爭議
四、有比上課更重要的事情
五、必須改變家庭生活的不和諧性
六、與家長、社區(qū)共同培育——幼兒園的責任
第六章 選擇保教機構的關鍵點——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一、嬰幼兒期的發(fā)展課題
二、為什么要設置幼教機構
三、應選擇什么樣的保教機構
四、要百分之百地站在幼兒一邊
第七章 現(xiàn)代育兒的要訣——不快樂就不是保育
一、我的根本觀念
二、被輕視的“快樂感”
三、“快樂感”所具有的獨特教育意義
1.做想做的事時的快樂(自發(fā)性·主體性的發(fā)揮)
2.全力投入活動時的快樂(全力活動)
3.把做不到變成做得到時的快樂(能力的增強)
4.把不知道變成知道時的快樂(知識的獲得)
5.想辦法、下工夫創(chuàng)造時的快樂(創(chuàng)造)
6.幫助他人、做了好事時的快樂(有用與行善)
7.自己的存在被他人承認時的快樂(人格的承認)
8.共感時的快樂(共感)
9.遇到更好的人或事物時的快樂(相遇和認識)
10.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時的快樂(愛和友好關系)
第八章 幼兒和繪本體驗
一、幼兒通過經驗而得到成長
二、直接經驗是有限的
三、人際關系和書本是最重要的間接經驗來源
四、幼兒想聽人說話
五、繪本是幼兒的寶物
六、閱讀或傾聽繪本是最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