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開始,創(chuàng)作中國小說學會小說排行榜已經連續(xù)進行了7年。7年里,中國小說學會評委會稟持專業(yè)性、學術性、審美性、民間性的原則,對每個年度的長、中、短篇小說進行認真的評選,并每年推出一本《中國小說排行榜》。可以說,無論是排行榜本身還是這本小說選,都以其鮮明的特色贏得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和越來越高的評價。中國小說學會中國小說排行榜的目的不是為了吸引眼球、嘩眾取寵,更不是出于市場和商業(yè)的考慮,而是出于對中國當代小說的一種真實的責任感與緊迫感。長期以來,中國當代小說都處于一種被否定和貶低的狀態(tài)中,而2007年顧彬的“垃圾說”更是把這種貶低、不滿情緒夸張和放大到了一種極端的地步。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當代文學的經典化和歷史化被有意地延宕了,而中國當代文學60年也由此陷入了一種沒有經典、沒有大師的窘境之中。是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當代小說真的沒有經典,還是我們不愿意承認當代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