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寺遺址在河北省曲陽縣城垣外兩南方向,北面百米以外是護城河,與城內北岳廟德寧殿遙遙相對。寺廟j{保留有一座宋代磚塔,坐落在遺址的南面。近年,在磚塔地宮曾出土舍利塔下銘l件,根據(jù)銘文推測隋仁壽年問修德寺前身為恒岳寺,隋以前多興木塔,宋代在此地建修德寺磚塔時,將恒岳寺舍利塔下銘移入磚塔下。現(xiàn)在北岳廟德寧殿的建筑梁架為冗時所造,而殿平面圖和石柱礎等都是宋以前的樣式,宋代在恒岳寺原址修建起來的佛教寺院改名為修德寺,或許是出于與北岳廟相區(qū)別。1953年秋,當?shù)剞r民唐文狗在修德寺遺址自己家里挖地窖時+,無意中挖出很多古代石像,當時縣文教科將此事報告給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yè)管理局。后經過發(fā)掘,在距寺廟遺址表面約2米深的地方發(fā)現(xiàn)宋代(或更早)寺廟遺址。石像藏坑有甲、乙兩個,開口在宋代遺址以下。甲坑為方形,正南正北方向,南北長25米,東西寬26米。在坑深1.8至2.6米之處,掘出殘石造像2000多件。乙坑出土的造像很少,僅得石佛身1件和石佛座3個。發(fā)掘物以白石為主,其中還有很少的砂石和紅陶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