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國兒童文化研究年度報告》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兒童文化研究領域許多專家和一些媒體的廣泛注意和重視。一些相關領域的學者和讀者朋友告訴我們說,這是一件富有遠見和學術價值的工作,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為中國兒童文化研究事業(yè)做了一件大好事?!吨袊幕瘓蟆?、《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周報》、《出版參考》等許多媒體也紛紛發(fā)表了有關報道和評論文章,其中《中華讀書報》以“兒童文化研究學科有了文獻索引和學術檔案”為題,刊載了記者的專題報道。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尤其是兒童文化研究領域專家同行們的關注和評價,給我們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鼓勵。正如我在《2007中國兒童文化研究年度報告》“前言”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部旨在為中國兒童文化研究領域逐年留下思想印痕和學術成果、具有文化積累性質的大型資料集、可供檢索的專業(yè)工具書,同時也可視為一部力求表明選編者理論觀察、批評立場和思考、建設性意見的年度學術報告和藍皮書。我們期望以專業(yè)的精神和持續(xù)的努力,為中國兒童文化研究留下一份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獻索引和學術檔案?!?008中國兒童文化研究年度報告》的編撰工作,同樣秉持著這樣的目標和信念。當代兒童及其文化生存、發(fā)展環(huán)境,都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國際兒童與兒童文化研究領域出現了許多影響巨大的思想成果。隨著諸如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大衛(wèi)。帕金翰《童年之死》等西方相關著作在中文世界的譯介和引進,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兒童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國兒童成長所呈現的歷史特質和文化容量,對當代兒童文化理論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課題和批準在此背景下,新的一輪兒童文化研究熱潮正在中國兒童文化研究領域蓬勃興起。2008年,我國兒童文化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們基于不同的專業(yè)和學科背景,從不同角度對兒童和兒童文化生存和發(fā)展現實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和探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為《2008中國兒童文化研究年度報告》的編撰提供了大量的學術資源和堅實的工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