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歷史文化芻論:精神、人物、遺產》見證了東莞黨校在干部教育中越來越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我在教學工作中主要擔任寫作課和大學語文的教學。這兩門課主要是為函授學歷教育而設,對主體班即黨政干部培訓、輪訓都不是主要課程,作為一個黨校教師我不免有邊緣化的感覺。后來由于社會上對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呼聲日高,黨校對干部的培訓也增加了有關人文素質方面的內容,順應這個潮流,我首先在黨政干部培訓、輪訓教育中開了古代從政思想和從政經驗、古典文學名篇賞析、溫故而知新——《論語》的現代解讀等課,力求從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對提高干部素質有用的養(yǎng)分,意想不到的是這些課程得到了學員們的普遍歡迎。由此,我開的課逐漸增多,譬如古代選人用人制度、做學習型領導干部、從《貞觀政要》談“三個意識”、弘揚中華文化共建精神家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