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主要講述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各種惡勢力的故事。《濟公傳》上冊共120回,故事從濟公出生開始講起,“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真羅漢降世投胎”。濟公原名李修緣,系“羅漢轉世”,他27歲出家靈隱寺,不戒酒肉,佯狂似顛,故稱濟顛。《濟公傳》中所講述的故事,如“戲耍班頭醉入相府”、“三擒華云龍”、“顯神通濟公斗法”、“善救馮元慶”、“開棺驗雙尸”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中普通民眾渴求公平、正義的心理訴求。通過荒誕而離奇的情節(jié)發(fā)展,將普通民眾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公平一掃而盡。他濟困扶危,戲弄官府,讓善人終有善報,惡人終有惡果??梢哉f,《濟公傳》構建了一個底層民眾的理想世界。他所憎恨的和喜愛的,正是廣大民眾所憎恨和喜愛的,這些正是濟公傳說流傳數(shù)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稘珎鳌吩趧?chuàng)作上吸收了評話小說的語言特點,通俗詼諧,而且應用了大量的北方方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獨樹一幟,濟公這個身穿破僧衣,腳拖破僧鞋,手拿破蒲扇,修心不修口,嬉皮笑臉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濟公故事中“善惡到頭終有報”、“勸人為善”、“使人害怕不敢作惡”,把因果報應看成是勸人為善的一種手段,他的積極作用我們不應忽視,但同時也應看到作為一部神話小說,其中的虛無與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