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撤訴的理論、制度解釋與立法建議
一、引言
二、撤訴的基本理論
三、撤訴是否須經過被告同意
四、撤訴是否要提出“合法理由”
五、撤訴的時間范圍
六、撤訴的方式
七、撤訴的法律后果
八、撤訴的無效問題
九、撤回上訴或控訴的后果與既判力的關系
十、共同訴訟中的撤訴
十一、訴之撤回的推定
十二、因撤訴申請“涉及爭議中的實體權利”因而不準原告撤訴的問題
十三、混淆撤訴與放棄訴權的區(qū)別,把撤訴當做放棄訴權來處理的問題
十四、起訴之后因證據不足而撤訴、收集充分的證據后再起訴的問題
十五、追求較高“調解撤訴率”的問題
十六、結論
第二章 撤回公訴的制度解釋和立法完善
一、引言
二、撤回公訴的時間范圍
三、撤回公訴的方式
四、撤回公訴的后果
五、撤回公訴須有理由
六、法院對撤回公訴的準許權和審查權
七、撤回公訴的結案方式
八、撤回公訴須經過對方當事人同意
九、檢察官的迅速告知義務
十、上訴的撤回
十一、撤回上訴的效果
十二、上訴的推定和撤回上訴的推定
十三、再審請求的撤回
十四、被害人對撤案要求的異議
十五、撤回公訴的三則案例及其分析
十六、我國撤回公訴的制度缺陷與完善
十七、結論
第三章 放棄請求訴訟的理論、制度解釋和立法建議
一、引言
二、放棄訴訟請求的性質和特征
三、放棄訴訟請求的方式問題
四、法院對放棄訴訟請求的決定權問題
五、放棄訴訟請求的結案方式
六、放棄訴訟請求的時間范圍
七、放棄訴訟請求的法律后果
八、放棄訴訟請求的無效問題
九、共同訴訟中放棄訴訟請求
十、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二審程序中是否有權放棄訴訟請求的問題
十一、如何處理一審原告勝訴后在二審中放棄訴訟請求的問題
十二、我國放棄請求制度的基本框架、缺陷與立法建議
第四章 秘密錄音的分類、證據資格和司法政策
一、為什么要討論秘密錄音問題
二、秘密錄音的定義、特征、種類和范圍
三、按照錄音場所對秘密錄音的分類,以及不同場合下秘密錄音資料的證明資格
四、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2號批復的缺陷
五、總結與設想
第五章 20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秘密監(jiān)聽政策的變化
一、1924—1960年期間秘密監(jiān)聽的司法實踐
二、1960—1978年期間的立法和司法實踐
三、1978—2000年期間的立法和司法實踐
四、“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后的立法和司法實踐
五、幾點啟示
第六章 推定的根據
一、為什么要探討“推定的根據”
二、“推定的根據”之客觀性
三、“推定的根據”之種類和作用
四、兩個以上推定的根據之間的沖突及處理原則
五、同一案件中兩個并不矛盾的推定之合理順序
六、醫(yī)療責任事故訴訟中過錯推定的根據
七、建筑懸掛物脫落致人損害訴訟中過錯推定的根據
八、在親子關系推定中須慎用DNA技術
九、通過法律推定界定親子關系的原則和方法
十、結論
附錄
1.德、法、日及我國澳門特區(qū)民事撤訴制度之比較研究
2.德、法、日及我國澳門特區(qū)放棄請求制度之比較研究
3.德、日、意、法、美及我國澳門特區(qū)撤回公訴制度之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