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用彩色絲線在絲織物上繡成圖案的刺繡工藝.大約在公元前15世紀的商代就已出現(xiàn)。最早的刺繡工藝主要用于服飾,大約在公元10世紀的宋代,刺繡工藝逐漸向具有觀賞性的藝術品方向發(fā)展,到明、清(1368—1911年)刺繡藝術成就顯著,刺繡工藝形成了不同的藝術流派.蘇繡、粵繡、蜀繡、湘繡四大名繡爭奇斗艷。蘇州地處太湖之濱,盛產蠶桑.中國經濟文化重心從五代(907—960年)朝江南轉移,“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亦就是五代時期開始流傳的。江南文化經濟的繁榮促使蘇繡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蘇繡藝術獨領風騷,影響深遠。今天的蘇繡藝術又開創(chuàng)了一個大有作為的新天地。蘇繡藝人對傳統(tǒng)技藝進行挖掘,加以總結.提高,發(fā)展,使蘇繡藝術既有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文化內涵,又有新時期的時代風貌.蘇繡藝術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園地中最富有魅力的工藝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