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tǒng)Ubuntu Linux指南:管理篇

Ubuntu Linux指南:管理篇

Ubuntu Linux指南:管理篇

定 價:¥59.00

作 者: (美)索貝爾 著,楊明軍 等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LINUX

ISBN: 9787115206695 出版時間: 2009-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23 字數:  

內容簡介

  多年來,數十萬讀者通過Mark G. Sobell的書走進UNIX/Linux世界,一些人已成為各自領域和機構的UNIX/Linux專家。現在,這部凝聚了作者幾十年研究成果的經典之作秉承Sobell特有的清晰、高效而且生動的敘述風格的同時,為大家呈現了Ubuntu Linux這個健壯、功能豐富的系統(tǒng)。全書內容更加全面、更加貼近讀者需求,闡述更加深入細致。作者在書中不僅講述具體操作,而且探討內部工作機制,讓讀者真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無論你是普通用戶,還是系統(tǒng)管理員,都可以通過《Ubuntu Linux指南(管理篇)》翔實的敘述,豐富全面的技術內容來掌握Linux技術。在汲取書中營養(yǎng),充實頭腦的同時,你會更加自信地應對當前和未來面臨的挑戰(zhàn)。中文版分為兩冊,本冊詳細講解Linux系統(tǒng)管理相關的技術,深入探討服務器的安裝和運行,以及服務器與客戶端的連接。姊妹篇《Ubuntu Linux指南:基礎篇》主要講述 Ubuntu Linux系統(tǒng)的安裝和使用、系統(tǒng)基礎知識(包括各種Linux實用工具、Linux文件系統(tǒng)和Shell等)、系統(tǒng)的工作機制以及程序設計等多方面的內容。

作者簡介

  Mark G.Sobell 世界著名的UNIX/Linux專家、暢銷書作家,Sobell Associates公司總裁。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從事UNIX上的軟件開發(fā)工作。也是最早的Linux使用者之一。1982年寫作第一部UNIX圖書大獲成功,從此專門從事UNIX/Linux的培訓、咨詢和軟件開發(fā)20余年。他是多部UNIX和Linux暢銷書的作者,除本書外,還撰寫了A Practical Guide to Ubuntu Linux(中文版即將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和A Practical Guide to Linux等。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管理
第1章 系統(tǒng)管理:核心概念 2
1.1 以root特權身份運行命令 3
1.1.1 sudo:以root特權身份運行命令 5
1.1.2 sudoers:配置sudo 9
1.1.3 root賬號解鎖(為root指派口令) 13
1.1.4 su:獲取另一個用戶的特權 14
1.2 基于事件的Upstartinit守護進程 14
1.2.1 軟件包 15
1.2.2 定義 15
1.2.3 作業(yè) 17
1.2.4 SysVinit(rc)腳本:啟動和停止系統(tǒng)服務 20
1.3 系統(tǒng)操作 23
1.3.1 運行級別 23
1.3.2 引導系統(tǒng) 24
1.3.3 恢復(單用戶)模式 25
1.3.4 進入多用戶模式 28
1.3.5 登錄 28
1.3.6 注銷 29
1.3.7 關閉系統(tǒng) 30
1.3.8 系統(tǒng)崩潰 31
1.4 避開特洛伊木馬 32
1.5 獲取幫助 33
1.6 文本界面系統(tǒng)管理實用工具 33
1.6.1 kill:向進程發(fā)送信號 33
1.6.2 其他字符界面實用工具 35
1.7 設置服務器 38
1.7.1 配置文件中的標準規(guī)則 38
1.7.2 rpcinfo:顯示portmap的有關信息 39
1.7.3 超級服務器inetd和xinetd 41
1.7.4 服務器安全 41
1.7.5 DHCP:配置網絡接口 46
1.8 nsswitch.conf:服務搜索順序 49
1.9 PAM 52
1.9.1 更多信息 52
1.9.2 配置文件.模塊類型和控制標志 53
1.9.3 示例 54
1.9.4 修改PAM配置 55
1.10 本章小結 56
1.11 練習 56
1.12 高級練習 57
第2章 文件.目錄和文件系統(tǒng) 58
2.1 重要的文件和目錄 58
2.2 文件類型 69
2.2.1 普通文件.目錄.鏈接和索引節(jié)點 69
2.2.2 特殊文件 70
2.3 文件系統(tǒng) 73
2.3.1 mount:掛載文件系統(tǒng) 74
2.3.2 umount:卸載文件系統(tǒng) 76
2.3.3 fstab:記錄文件系統(tǒng) 77
2.3.4 fsck:檢查文件系統(tǒng)完整性 78
2.3.5 tune2fs:修改文件系統(tǒng)參數 79
2.3.6 RAID文件系統(tǒng) 80
2.4 本章小結 80
2.5 練習 81
2.6 高級練習 81
第3章 軟件下載與安裝 82
3.1 起步:使用aptitude安裝和刪除軟件包 83
3.2 查找含有所需文件的軟件包 85
3.3 APT:讓軟件保持最新 86
3.3.1 倉庫 86
3.3.2 sources.list:指定APT要搜索的倉庫 87
3.3.3 APT本地軟件包索引和APT緩存 88
3.3.4 aptcron腳本和APT配置文件 88
3.3.5 aptitude:操作軟件包和本地軟件包索引 89
3.3.6 apt-cache:顯示軟件包信息 93
3.3.7 apt-getsource:下載源文件 94
3.4 dpkg:Debian軟件包管理系統(tǒng) 94
3.4.1 deb文件 95
3.4.2 dpkg:Debian軟件包管理系統(tǒng)的基礎 96
3.5 BitTorrent 99
3.6 安裝非dpkg軟件包 101
3.6.1 /opt和/usr/local目錄 101
3.6.2 GNU配置和構建系統(tǒng) 102
3.7 wget:非交互式下載文件 103
3.8 本章小結 104
3.9 練習 104
3.10 高級練習 104
第4章 CUPS打印 105
4.1 引言 105
4.1.1 先決條件 106
4.1.2 更多信息 106
4.1.3 注意 107
4.2 起步1:配置本地打印機 107
4.3 system-config-pinter:配置打印機 107
4.3.1 配置選項卡 108
4.3.2 設置遠程打印機 109
4.4 起步2:用CUPS的Web界面配置遠程打印機 111
4.5 傳統(tǒng)的UNIX打印 115
4.6 用CUPS配置打印機 116
4.6.1 CUPS的Web界面 116
4.6.2 CUPS命令行界面 118
4.6.3 共享CUPS打印機 121
4.7 在Windows上打印 122
4.7.1 使用CUPS打印 122
4.7.2 使用Samba打印 123
4.8 打印到Windows 123
4.9 本章小結 124
4.10 練習 124
4.11 高級練習 124
第5章 重建Linux內核 125
5.1 前提條件 126
5.2 下載內核源代碼 126
5.2.1 aptitude:下載并安裝內核源代碼 126
5.2.2 git:獲取最新內核源代碼 126
5.3 閱讀資料 127
5.4 配置和編譯Linux內核 127
5.4.1 .config內核配置文件 127
5.4.2 定制內核 129
5.4.3 清除源代碼樹 130
5.4.4 編譯內核映像文件和可加載模塊 130
5.4.5 使用可加載內核模塊 131
5.5 安裝內核.模塊及相關文件 133
5.6 重新引導 134
5.7 grub:Linux加載程序 134
5.7.1 menu.lst:配置grub 135
5.7.2 update-grub:更新menu.lst文件 137
5.7.3 grub-install:安裝MBR和grub文件 139
5.8 dmesg:顯示內核消息 140
5.9 本章小結 141
5.10 練習 141
5.11 高級練習 141
第6章 管理任務 142
6.1 配置用戶和組賬號 142
6.1.1 users-admin:管理用戶賬號 142
6.1.2 useradd:添加用戶賬號 144
6.1.3 userdel:刪除用戶賬號 145
6.1.4 usermod:修改用戶賬號 145
6.1.5 groupadd:添加組 145
6.1.6 groupdel:刪除組 145
6.2 備份文件 145
6.2.1 選擇備份介質 146
6.2.2 備份實用工具 146
6.2.3 執(zhí)行簡單備份 148
6.2.4 dump.restore:備份和恢復文件系統(tǒng) 149
6.3 任務調度 151
6.3.1 cron和anacron:調度例行任務 151
6.3.2 at:運行臨時任務 153
6.4 系統(tǒng)報告 154
6.4.1 vmstat:報告虛存統(tǒng)計信息 154
6.4.2 top:列出使用最多資源的進程 155
6.5 parted:報告硬盤信息并對硬盤進行分區(qū) 156
6.6 提醒用戶 159
6.7 問題來源 159
6.8 解決問題 160
6.8.1 在用戶未能登錄時進行援助 160
6.8.2 系統(tǒng)加速 161
6.8.3 lsof:找出已打開文件 162
6.8.4 機器日志 162
6.8.5 保持系統(tǒng)安全 163
6.8.6 記錄root的文件和郵件 163
6.8.7 監(jiān)視磁盤使用情況 164
6.8.8 logrotate:管理日志文件 165
6.8.9 從目錄中移除未使用空間 167
6.8.10 磁盤配額系統(tǒng) 167
6.8.11 syslogd:記錄系統(tǒng)消息 168
6.9 本章小結 170
6.10 練習 170
6.11 高級練習 170
第7章 搭建局域網 171
7.1 安裝硬件 171
7.1.1 連接計算機 171
7.1.2 路由器 172
7.1.3 NIC:網絡接口卡 173
7.1.4 工具 173
7.2 配置系統(tǒng) 174
7.2.1 network-admin:配置網絡連接.. 175
7.2.2 nm-applet:自動配置網絡連接 176
7.2.3 iwconfig:配置無線NIC 177
7.3 搭建服務器 178
7.4 更多信息 179
7.5 本章小結 179
7.6 練習 179
7.7 高級練習 180
第二部分 客戶端使用和服務器設置
第8章 OpenSSH:安全網絡通信 182
8.1 引言 182
8.2 關于OpenSSH 183
8.2.1 相關文件 183
8.2.2 OpenSSH的工作原理 185
8.2.3 更多信息 185
8.3 OpenSSH客戶端 185
8.3.1 所需軟件包 186
8.3.2 起步:使用ssh和scp 186
8.3.3 安裝 186
8.3.4 ssh:連接到遠程系統(tǒng)或者在遠程系統(tǒng)上執(zhí)行命令 188
8.3.5 scp:從/向遠程系統(tǒng)復制文件 190
8.3.6 sftp:安全的FTP客戶端 191
8.3.7 配置文件~/.ssh/config和/etc/ssh/ssh_config 192
8.4 sshd:OpenSSH服務器 193
8.4.1 前提條件 194
8.4.2 注意事項 194
8.4.3 起步:啟動sshd守護進程 194
8.4.4 授權密鑰:自動化登錄 194
8.4.5 命令行選項 196
8.4.6 配置文件/etc/ssh/sshd_config 196
8.5 故障診斷 198
8.6 隧道技術/端口轉發(fā) 198
8.7 本章小結 201
8.8 練習 201
8.9 高級練習 201
第9章 FTP:跨越網絡傳送文件 202
9.1 引言 202
9.2 更多信息 203
9.3 FTP客戶端 203
9.3.1 前提條件 204
9.3.2 起步1:使用ftp下載文件 204
9.3.3 注意事項 207
9.3.4 匿名FTP 207
9.3.5 自動登錄 207
9.3.6 二進制傳輸模式和ASCⅡ傳輸模式 208
9.3.7 ftp細節(jié) 208
9.4 FTP服務器(vsftpd) 212
9.4.1 前提條件 212
9.4.2 注意事項 212
9.4.3 起步2:啟動vsftpd服務器 213
9.4.4 測試配置 213
9.4.5 vsftpd.conf:vsftpd配置文件 214
9.5 本章小結 224
9.6 練習 225
9.7 高級練習 225
第10章 exim4:設置郵件客戶端.服務器及其他 226
10.1 exim4引言 227
10.1.1 前提條件 227
10.1.2 注意事項 228
10.1.3 更多信息 228
10.2 起步1:配置exim4使用中繼主機 229
10.3 起步2:配置exim4發(fā)送和接收電子郵件 230
10.4 exim4的工作原理 231
10.4.1 郵件日志 232
10.4.2 處理消息 233
10.4.3 別名和轉發(fā) 233
10.4.4 相關的程序 234
10.5 配置exim4 235
10.5.1 使用文本編輯器編輯exim4 235
10.5.2 update-exim4.conf.conf配置文件 236
10.5.3 dpkg-reconfigure:配置exim4 237
10.6 SpamAssassin 238
10.6.1 前提條件 238
10.6.2 SpamAssassin的工作原理 239
10.6.3 測試SpamAssassin 239
10.6.4 配置SpamAssassin 240
10.7 其他電子郵件工具 242
10.7.1 Webmail 242
10.7.2 郵件列表 243
10.7.3 設置IMAP或POP3服務器 245
10.8 驗證轉發(fā) 245
10.9 exim4的替代品 247
10.10 本章小結 247
10.11 練習 248
10.12 高級練習 248
第11章 NIS:網絡信息服務 249
11.1 NIS引言 249
11.2 NIS的工作原理 249
11.3 設置NIS客戶端 252
11.3.1 前提條件 252
11.3.2 注意事項 253
11.3.3 逐步設置 253
11.3.4 測試設置 254
11.3.5 yppasswd:修改NIS口令 255
11.4 設置NIS服務器 257
11.4.1 前提條件 257
11.4.2 注意事項 257
11.4.3 逐步設置 257
11.4.4 測試 262
11.4.5 yppasswdd:NIS口令更新守護進程 262
11.5 本章小結 263
11.6 練習 263
11.7 高級練習 264
第12章 NFS:共享文件系統(tǒng) 265
12.1 引言 265
12.2 更多信息 268
12.3 設置NFS客戶端 268
12.3.1 前提條件 268
12.3.2 起步1:掛載遠程目錄層次 268
12.3.3 mount:掛載目錄層次 269
12.3.4 提高性能 271
12.3.5 /etc/fstab:自動掛載目錄層次 272
12.4 設置NFS服務器 273
12.4.1 前提條件 273
12.4.2 注意事項 273
12.4.3 起步2:使用shares-admin配置NFS服務器 274
12.4.4 手動導出目錄層次 275
12.4.5 系統(tǒng)存放NFS掛載信息的位置 278
12.4.6 exportfs:維護已導出目錄層次列表 280
12.4.7 測試服務器設置 281
12.5 automount:自動掛載目錄層次 281
12.5.1 前提條件 282
12.5.2 更多信息 282
12.5.3 autofs:自動掛載目錄層次 282
12.6 本章小結 284
12.7 練習 284
12.8 高級練習 284
第13章 Samba:Linux與Windows間的互訪 285
13.1 引言 285
13.2 關于Samba 286
13.2.1 前提條件 286
13.2.2 更多信息 286
13.2.3 注意事項 287
13.2.4 Samba用戶.用戶映射和口令 287
13.3 起步:使用shares-admin配置Samba服務器 287
13.4 swat:配置Samba服務器 289
13.5 smb.conf:手工配置Samba服務器 292
13.5.1 smbd.conf文件中的參數 293
13.5.2 [homes]共享:共享用戶的主目錄 299
13.6 從Windows訪問Linux共享 299
13.6.1 瀏覽共享 299
13.6.2 映射共享 299
13.7 從Linux訪問Windows共享 299
13.7.1 smbtree:顯示Windows共享 299
13.7.2 smbclient:連接Windows共享 300
13.7.3 瀏覽Windows網絡 300
13.7.4 掛載Windows共享 301
13.8 故障診斷 301
13.9 本章小結 303
13.10 練習 304
13.11 高級練習 304
第14章 DNS/BIND:探知域名和地址 305
14.1 DNS引言 305
14.1.1 節(jié)點.域和子域 306
14.1.2 區(qū)域 307
14.1.3 查詢 308
14.1.4 服務器 309
14.1.5 資源記錄 310
14.1.6 DNS查詢和響應 312
14.1.7 逆向域名解析 313
14.2 關于DNS 315
14.2.1 DNS工作原理 315
14.2.2 前提條件 315
14.2.3 更多信息 316
14.2.4 注意事項 316
14.3 起步:設置DNS緩存服務器 316
14.4 設置BIND 318
14.4.1 named.conf:named配置文件 318
14.4.2 區(qū)域文件 320
14.4.3 DNS緩存 321
14.4.4 DNS黏結記錄 324
14.4.5 TSIG:事務簽名 325
14.4.6 在chroot監(jiān)牢中運行BIND 326
14.5 故障診斷 328
14.6 一個全功能域名服務器 329
14.7 輔助服務器 332
14.8 水平分割服務器 333
14.9 本章小結 337
14.10 練習 337
14.11 高級練習 337
第15章 firestarter和iptables:設置防火墻 338
15.1 關于firestarter 338
15.1.1 前提條件 339
15.1.2 注意事項 339
15.1.3 更多信息 340
15.2 起步:使用firestarter防火墻向導設置防火墻 340
15.3 firestarter:維護防火墻 342
15.3.1 “狀態(tài)”選項卡 342
15.3.2 “事件”選項卡 343
15.3.3 “策略”選項卡 345
15.4 iptables的工作原理 346
15.5 關于iptables 348
15.5.1 更多信息 348
15.5.2 前提條件 349
15.5.3 注意事項 349
15.6 iptables命令的結構 349
15.7 構建規(guī)則集 351
15.7.1 命令 351
15.7.2 分組匹配條件 352
15.7.3 顯示條件 353
15.7.4 匹配擴展 353
15.7.5 目標 355
15.8 向內核復制規(guī)則,從內核中讀取規(guī)則 356
15.9 使用NAT共享因特網連接 357
15.9.1 多個客戶端共享同一個因特網連接 358
15.9.2 多個服務器共享同一個因特網連接 360
15.10 本章小結 360
15.11 練習 360
15.12 高級練習 361
第16章 Apache:設置Web服務器 362
16.1 引言 362
16.2 關于Apache 363
16.2.1 前提條件 363
16.2.2 更多信息 364
16.2.3 注意事項 364
16.3 起步:設置并運行Apache 365
16.3.1 修改配置文件 365
16.3.2 測試Apache 366
16.3.3 準備好內容 366
16.4 配置Apache 367
16.4.1 配置工具 367
16.4.2 Include指令 368
16.4.3 文件系統(tǒng)布局 369
16.5 配置指令 370
16.5.1 指令Ⅰ:剛開始時可能希望修改的指令 371
16.5.2 上下文和容器 376
16.5.3 指令Ⅱ:高級指令 379
16.6 Ubuntu的apache2.conf文件 392
16.7 Ubuntu的default配置文件 393
16.8 重定向 394
16.9 內容協(xié)商 394
16.9.1 類型映射 394
16.9.2 Multiviews 395
16.10 服務器生成的目錄清單(索引) 396
16.11 虛擬主機 396
16.11.1 設置虛擬主機 396
16.11.2 虛擬主機類型 396
16.11.3 default虛擬主機 397
16.11.4 示例 397
16.12 故障診斷 399
16.13 模塊 399
16.13.1 mod_cgi和CGI腳本 400
16.13.2 mod_ssl 400
16.13.3 身份驗證模塊與.htaccess 402
16.13.4 腳本模塊 403
16.13.5 多路處理模塊(MPM) 403
16.14 webalizer:分析Web流量 404
16.15 MRTG:監(jiān)視流量負載 405
16.16 錯誤代碼 405
16.17 本章小結 405
16.18 練習 406
16.19 高級練習 406
附錄A 安全 407
附錄B 自由軟件的定義 421
附錄C Linux2.6內核 424
術語表(圖靈網站下載)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