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言
1.1 鋁的生產及其應用
1.2 鋁的物理、化學性質
1.3 鋁合金的分類
1.3.1 純鋁、精鋁和高純鋁
1.3.2 原生鋁和再生鋁
1.3.3 鋁合金
1.4 鋁合金的耐腐蝕性能
1.4.1 鋁及其合金的腐蝕過程
1.4.2 鋁及其合金腐蝕的基本類型
1.5 鋁及其合金的表面防護
第2章 預處理
2.1 機械法預處理
2.1.1 噴砂處理
2.1.2 滾光處理
2.1.3 拋光處理
2.2 化學法預處理
2.2.1 除油處理
2.2.2 堿蝕處理
2.2.3 酸洗處理
第3章 陽極氧化處理
3.1 陽極氧化基本機理
3.2 陽極氧化膜的組成與結構模型
3.3 陽極氧化膜孔隙的形成
3.4 陽極氧化膜的性質
3.4.1 耐腐蝕性能
3.4.2 硬度和耐磨性
3.4.3 密度和厚度
3.4.4 附著力和柔韌性
3.4.5 導熱性和導電性
3.4.6 光學性質
3.4.7 吸收性
3.5 陽極氧化法的種類
3.6 硫酸陽極氧化法
3.6.1 硫酸陽極氧化工藝條件
3.6.2 影響硫酸陽極氧化膜的因素
3.6.3 硫酸電解液的分析與維護
3.6.4 硫酸陽極氧化膜常見缺陷、產生原因及改進措施
3.7 草酸陽極氧化法
3.7.1 草酸陽極氧化工藝條件
3.7.2 影響草酸陽極氧化膜的因素
3.7.3 草酸電解液的分析與維護
3.7.4 草酸陽極氧化膜常見缺陷、產生原因及改進措施
3.8 鉻酸陽極氧化法
3.8.1 鉻酸陽極氧化工藝條件
3.8.2 影響鉻酸氧化膜的因素
3.8.3 鉻酸電解液的維護和調整
3.8.4 鉻酸陽極氧化膜常見缺陷、產生原因及改進措施
3.9 硬質陽極氧化法
3.9.1 硬質陽極氧化工藝條件
3.9.2 影響硬質陽極氧化膜的因素
3.9.3 硬質陽極氧化時常見缺陷、產生原因及改進措施
3.10 其他陽極氧化方法
3.10.1 磷酸陽極氧化法
3.10.2 瓷質陽極氧化法
3.10.3 堿性陽極氧化法
3.10.4 中性陽極氧化法
3.10.5 非水溶劑陽極氧化法
3.11 陽極氧化膜的著色處理
3.11.1 自然發(fā)色法
3.11.2 電解著色法
3.11.3 染料浸漬染色法
3.12 陽極氧化膜的封閉處理
3.12.1 熱水封閉處理
3.12.2 水蒸氣封閉
3.12.3 重鉻酸鉀封閉
3.12.4 鎳和鈷鹽封閉
3.12.5 硅酸鹽封閉
3.12.6 有機物封閉
3.12.7 低溫封閉
3.12.8 電解封閉
第4章 化學氧化處理
4.1 化學氧化基本機理
4.2 化學氧化膜的性質
4.3 化學氧化膜處理方法
4.3.1 堿性溶液氧化法
4.3.2 鉻酸鹽法
4.3.3 磷酸鉻酸鹽法
4.4 化學氧化膜的著色
4.5 無鉻轉化處理方法
4.5.1 波美處理法
4.5.2 有機膜處理法
4.5.3 稀土轉化膜
4.5.4 溶膠凝膠成膜法
4.5.5 鈷鹽類化學轉化膜
第5章 磷化處理
5.1 磷化的基本機理
5.1.1 金屬在磷化液中的浸蝕過程
5.1.2 磷酸及其鹽的水解
5.1.3 磷化膜的形成
5.2 磷化處理的用途及分類
5.2.1 磷化處理的用途
5.2.2 磷化處理的分類
5.3 磷化膜的組成、結構和特性
5.3.1 磷化膜的組成與結構
5.3.2 磷化膜的特性
5.4 磷化液的基本組成與處理方法
5.4.1 磷化液的基本成分
5.4.2 磷化液的配制方法
5.4.3 磷化處理方法
5.5 影響磷化處理的因素
5.5.1 磷化促進劑的影響
5.5.2 磷化處理方法的影響
5.5.3 磷化工藝參數(shù)對磷化的影響
5.5.4 磷化添加劑的影響
5.5.5 前處理的影響
5.5.6 后處理工藝的影響
5.5.7 水洗及水質的影響
5.6 磷化液的分析與維護
5.6.1 磷化液的分析
5.6.2 磷化液的維護
5.7 磷化液的沉渣與處理
5.7.1 磷化沉渣的形成
5.7.2 減少磷化沉渣的方法
5.7.3 磷化除渣的方法
5.7.4 磷化沉渣的綜合利用
5.8 磷化膜常見缺陷、產生原因及改進措施
第6章 轉化膜的檢驗
6.1 陽極氧化膜的檢驗
6.1.1 厚度的測定
6.1.2 耐腐蝕性能的檢驗
6.1.3 封閉效果檢驗
6.1.4 耐磨性檢驗
6.1.5 硬度檢驗
6.1.6 其他檢驗
6.2 鉻酸鹽膜的檢驗
6.2.1 外觀檢驗
6.2.2 膜層單位面積質量測定
6.2.3 膜層鑒定
6.2.4 耐磨性檢驗
6.2.5 附著力檢驗
6.2.6 耐腐蝕性能檢驗
6.3 磷化膜的檢驗
6.3.1 外觀檢驗
6.3.2 磷化膜膜層測定
6.3.3 磷化膜膜層厚度測量
6.3.4 單位面積膜層質量的測定
6.3.5 孔隙率檢驗
6.3.6 耐腐蝕性能檢驗
6.3.7 耐熱性能檢驗
6.3.8 耐酸性能的檢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