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林望道》的內容,取材于其中一個博客——設在法律博客上的“邊緣學者”。按照該博客原先欄目的一些分類,《法林望道》共分“即興演講”、“謝氏序文”、“閱讀心得”和“書信往來”四部分。人之一生,因言語而存在?!罢Z言是存在之家”,哲人的這個睿智結論,讓很多執(zhí)著于人之本質的人豁然開朗。人的精神本質就存在于語言的自由表達中。但盡管如此,并不是人們都能珍惜,或者都有機會珍惜自己的自由語言的。博客的寫作,讓作者嘗試把每次即興講演的語言錄下音來,再抽暇進行整理或者委托學生、同事進行整理,并加以潤色,這些聲音現象也就變成了文字,從演講的精神表達變成書寫的精神表達。把這些具有現場感的文字刊登在網絡世界,交給讀者去“聽”、去讀、去感受演講的現場,對演講者或者作者而言,自然也是一種非同凡響的考驗和激勵。“即興演講”部分所收錄的26篇文字,大都是此期間或者在學生開學、畢業(yè)典禮上的致辭,或者在學術會議上的發(fā)言。這些稿件貼在“邊緣學者”后,所收獲的讀者互動,每每超過了那些一本正經的學術論文,這也是讓作者樂此不疲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