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民法侵權法

侵權法

侵權法

定 價:¥39.90

作 者: 張民安,梅偉 著
出版社: 中山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民商法系列教材
標 簽: 民法學

ISBN: 9787306031853 出版時間: 2008-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侵權法》第三版在基本保留第二版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近年來有關法律法規(guī)變化了的情況,對第二版內(nèi)容作了刪改和補充,使全書編章結構更合理,內(nèi)容更全面,引證法律更充分,語言表達更簡練?!肚謾喾ā贩职司幑?2章,從侵權法的基本原理、侵權責任的一般原則、侵權法上的控制義務、侵權法上的保護義務、侵害他人人格利益承擔的侵權責任、侵害他人財產(chǎn)權益承擔的侵權責任、物的行為產(chǎn)生的侵權責任和侵權損害賠償?shù)确矫?,對侵權法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并介紹了侵權法的最新發(fā)展趨勢?!肚謾喾ā穬?nèi)容新穎,體現(xiàn)理論性、科學性與應用性的統(tǒng)一,適合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的本科生、研究生作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也適合司法界人士使用,對希望了解侵權法的廣大群眾亦是一本理想的法學讀物。

作者簡介

  張民安,男,1965年12月生,湖北黃岡市人。l987年畢業(yè)于湖北黃岡師范學院英語系,之后在湖北黃岡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1991年9月考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師從李忠芳教授,攻讀民商法專業(yè)碩士學位,1994年7月獲法學碩士學位;1999年9月考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梁慧星教授,攻讀民商法專業(yè)博士學位,2002年7月獲法學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民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商法研究會理事,廣東踔厲律師事務所執(zhí)業(yè)律師。精通英文,熟悉法文。自1995年起,先后在《法學研究》、《民商法論叢》、《商事法論集》、《民商法學家》、《法制與社會發(fā)展》、《中外法學》、《法學評論》、《現(xiàn)代法學》和《當代法學》等法學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90多篇,其中絕大多數(shù)論文被國內(nèi)權威學者援引并被重要刊物轉載。2000年11月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專著《現(xiàn)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究》;2002年11月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過錯侵權責任制度研究》;2003年1月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2003年4月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專著《現(xiàn)代法國侵權責任制度研究》;2006年6月在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公司法的現(xiàn)代化》;2007年3月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專著《商法總則制度研究》。這些專著自出版之日起即被眾多的學者廣泛援引。先后在中山大學出版社主編出版“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民商法系列教材(1)”、“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民商法系列教材(2)”和“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民商法系列教材(3)”;主編系列出版物《民商法學家》、(21世紀民商法文叢》和《侵權法報告》。

圖書目錄

第三版總序
第三版序
第一編侵權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侵權與侵權法
第一節(jié) 侵權行為與侵權法的性質
一、侵權行為的界定
二、侵權行為的特征
三、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
四、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
五、侵權法的性質
第二節(jié) 侵權法的歷史
一、古代社會的結果責任
二、羅馬法的侵權責任制度
三、近代侵權責任制度
四、現(xiàn)代侵權責任制度
五、我國的侵權法
第三節(jié) 侵權法的目的
一、導論
二、有關侵權法目的的學說及其評價
三、侵權法的利益平衡性
第四節(jié) 過錯侵權責任與其他替代性補償制度
一、導論
二、保險制度對侵權法的影響
三、社會保障制度對侵權法的影響
四、嚴格責任對過錯侵權法的影響
第五節(jié) 公共政策在侵權法中的地位
一、導論
二、法官在侵權案件中考慮的公共因素
三、公共政策被用來阻卻侵權責任產(chǎn)生的手段
第二章 侵權責任的理論根據(jù)
第一節(jié) 導論
一、侵權責任理論根據(jù)的意義
二、侵權責任的理論根據(jù):過錯
三、侵權責任的理論根據(jù):危險或其他
第二節(jié) 過錯侵權責任
一、過錯侵權責任的性質
二、過錯侵權責任的特征
三、過錯侵權責任的理論根據(jù)
四、過錯的推定規(guī)則
第三節(jié) 嚴格責任
一、嚴格責任的性質
二、嚴格責任的理論根據(jù)
三、嚴格責任的適用范圍
第四節(jié) 侵權責任的其他理論
一、公平責任理論’?
二、擔保理論
三、物的行為理論
第三章 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第一節(jié) 侵權責任構成條件的理論
一、導論
二、德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_
三、法國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四、我國未來侵權法中有關過錯與非法性關系的意見
第二節(jié) 侵權行為
一、侵權行為的分類
二、人的侵權行為與物的侵權行為
三、單獨的侵權行為與共同的侵權行為
四、故意侵權行為與過失侵權行為
五、作為侵權行為與不作為侵權行為
第三節(jié) 損害
一、損害的界定
二、可予賠償?shù)膿p害的一般特征
三、損害的分類:財產(chǎn)損害
四、損害的分類:非財產(chǎn)損害
第四節(jié) 因果關系
一、因果關系的概念
二、因果關系的特征
三、因果關系的學說
第二編過錯侵權責任的原則
第四章 侵權過錯的分析方法
第一節(jié) 侵權過錯分析方法的選擇
一、二元或三元過錯理論
二、主觀過錯和客觀過錯選擇的后果
三、當代客觀過錯的主導地位
第二節(jié) 主觀過錯
一、主觀過錯的意義··
二、意志在主觀過錯中的作用之一:過錯的區(qū)分
三、意志在主觀過錯中的作用之二:意志是過錯可責難性的條件
四、主觀過錯理論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jié) 客觀過錯
一、侵權過錯的客觀界定
二、客觀過錯的判斷標準之一:危險理論
三、客觀過錯的判斷標準之二:理性人的標準
第五章 法定義務的理論分析
第一節(jié) 法定義務在過錯侵權責任中的地位
一、法定義務的普遍性與特定性
二、法定義務在過錯侵權責任中的觀點
三、法定義務的淵源
第二節(jié) 注意義務產(chǎn)生的制定法淵源
一、制定法與過錯侵權責任
二、違反制定法規(guī)定的注意義務提起的侵權訴訟的性質
三、違反制定法規(guī)定的注意義務承擔的侵權責任的條件
四、結語
第三節(jié) 注意義務產(chǎn)生的非制定法淵源
一、注意義務理論在現(xiàn)代法律中的確立
二、注意義務產(chǎn)生的抽象淵源
三、注意義務產(chǎn)生的具體淵源
四、結語
第六章 侵權法上的作為義務
第一節(jié) 作為義務與不作為義務的區(qū)分原則
一、作為義務的界定
二、作為義務在侵權法中的地位
三、作為義務的具體形式
第二節(jié) 不作為不承擔過錯侵權責任的原則
一、不作為不承擔侵權責任原則的概述
二、不作為不承擔侵權責任的根據(jù)
三、不作為不承擔侵權責任的例外
第三節(jié) 作為義務產(chǎn)生的根據(jù)
一、基于特殊關系產(chǎn)生的作為義務
二、基于責任的自愿承擔產(chǎn)生的作為義務
三、基于可預見性理論產(chǎn)生的作為義務
四、基于被告的積極行為產(chǎn)生的作為義務
五、基于合同規(guī)定產(chǎn)生的作為義務
第四節(jié) 好人撒馬利亞人法
一、好人撒馬利亞人法的意義
二、好人撒馬利亞人法在侵權法上的肯定地位
三、好人撒馬利亞人法在侵權法上的否定地位
四、我國法律應當采取的理論
第三編侵權法上的控制義務
第七章 就被控制者的行為承擔的過錯侵權責任
第一節(jié) 侵權法上的控制義務和替代責任
一、控制義務與替代責任
二、控制義務的表現(xiàn)
三、控制義產(chǎn)生的根據(jù)
第二節(jié) 公司就其董事的行為承擔的侵權責任
一、導論
二、公司就其董事的行為承擔的過錯侵權責任:公司機關理論
第八章 國家就其機關或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承擔的侵權責任
第九章 雇主就其雇員的過錯行為承擔的侵權責任
第四編 侵權法上的保護義務
第十章 違反保護義務所承擔的過錯侵權責任
第十一章 不同行為人承擔的保護義務
第五編 侵犯人身權益承擔的侵權責任
第十二章 侵犯他人有形人格權承擔的侵權責任
第十三章 侵害他人無形人格權承擔的侵權責任
第六編 侵害他人財產(chǎn)權益承擔的侵權責任
第十四章 侵害他人有形財產(chǎn)承擔的侵權責任
第十五章 侵害他人有形財產(chǎn)承擔的侵權責任(一)
第十六章 侵害他人有形財產(chǎn)承擔的侵權責任(二)
第十七章 侵害他人有形財產(chǎn)承擔的侵權責任(三)
第七編 物的行為產(chǎn)生的侵權責任
第十八章 物的行為產(chǎn)生的一般侵權責任
第十九章 物的行為產(chǎn)生的特殊過錯侵權責任
第二十章 物的行為產(chǎn)生的嚴格責任
第八編 侵權損害賠償
第二十一章 侵權損害賠償?shù)幕驹瓌t
第二十二章 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抗辯
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