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別人所未寫或不能寫,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作者的學術個性。其中,第一章突出了憲法學與以憲法學作為研究對象的憲法學學之間的學科價值的區(qū)別;第二章由蔣南成先生執(zhí)筆,該章的主要觀點是他在本室進修期間形成的,是對中國憲法學知識源頭的探究,盡管是對西方憲法觀念在中國最早的傳播情況的介紹,但是,這些珍貴的研究資料和學術文獻卻實實在在地構成了我國憲法學理論研究的學術基礎;第三章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憲法學理論研究的發(fā)展狀況作了詳細地介紹,翟國強博士做了大量的資料統(tǒng)計和分析工作,基本上涵蓋了三十年來我國憲法學理論研究的重大問題;第四章是我國第一位法學博士陳云生先生以憲法學分支學科的發(fā)展狀況為題,對我國憲法學理論研究的發(fā)展趨勢所做的一種宏觀和全面的展望;第五章則匯錄了筆者近十年來參加國際憲法學協(xié)會的圓桌會議和世界憲法大會的學術心得。本書試圖對憲法學學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較為細致的探討,以便于讀者和受眾更好地了解憲法學的學科特點,增強從宏觀上有效地把握憲法學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的能力。這些憲法學的問題涉及憲法學的性質,憲法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憲法學的概念體系及基本范疇,憲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憲法學的學科體系及框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