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自編成以來,屢刻每有增補,有三百一十三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二十一首等不同版本。此次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華書局刊印的光緒間日本四藤吟社刊本為底本,進行了重新注釋整理。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一、參校相關的總集、別集,改正了原刻的錯訛并刪落蘅塘退士的批注和陳婉俊的補注。二、在每種詩體前都向讀者介紹了此類詩體的基本情況,如大致發(fā)展衍變,寫作要求、風格特點等,使讀者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時獲得簡明的理論指點。三、借鑒最新研究成果寫作詩人小傳,除介紹詩人生卒、籍貫、仕履、作品存佚外,主要描述其創(chuàng)作特點和藝術風格,以期利于讀者全面把握詩人的藝術成就。四、在每首詩的第一個注釋里進行解題,即大致提示詩歌內容或主旨,甚至只是點明詩歌題材類別或創(chuàng)作背景,盡量不對詩歌意境和思想內容做過多解釋,以免給讀者先入為主的印象束縛了思維,但對特別曲折隱晦的也做了比較詳細的講解,所堅守的原則是:既可以使讀者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過程中享受到“發(fā)現(xiàn)”的審美樂趣和愉悅,又有利于讀者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和閱讀感受。五、每首詩歌都進行了注釋,側重疑難字詞的注音、解釋和典故名物的介紹說明,并對個別詩句做了詳細的注釋和疏解,幫助讀者由了解而進入欣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