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中的價值問題研究》的基本觀點認為,社會科學的價值中立原則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是現代社會的物化結構以及相應的物化意識。它的主旨是堅持事實的至上性。在此原則的基礎上形成的客觀性被局限于“現實”之中,從而失去了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維度。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有目的的人類行為,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種關系和過程,社會科學必然具有解釋學的特征,社會事實只有在價值背景下才能理解,因此,價值中立是不可能的。解釋因素產生了社會科學的雙重維度,它一方面是認知的符號體系,另一方面是意義的符號體系。社會科學滲透著意識形態(tài)并有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完全意識形態(tài)化。社會科學只有在馬克思的實踐觀指導下超越價值中立原則,以現實的人為出發(fā)點,堅持黨性原則才能真正認識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指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在我國,西方社會科學存在著意識形態(tài)化的可能性,必須通過社會科學的本土化,建構具有高度反思意識的批判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