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口變遷史》內容為湖南是中國南方的一個人口大省,2006年末全省總人口6778.25萬人,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七位。它以僅占全國2.22%的土地面積,養(yǎng)育著占全國5.09%的人口,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11人,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省級行政區(qū)之一。今日湖南人口眾多,是承載著歷史上的眾多人口發(fā)展而來的。湖南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物產豐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使湖南成為中國古人類重要的發(fā)源地和繁衍地。津市虎爪山、常德樟木橋、長沙張公嶺等人類活動遺址,年代均在距今10萬年以上。盡管歷史上湖南人口數(shù)量波動頻繁,而且在唐代以前增長緩慢,但宋代以后湖南人口增長開始加速。從有人類居住,一直到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湖南人口方突破1000萬。但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湖南人口便突破了2000萬,這中間只用了552年;而到民國十七年(1928年)湖南人口突破3000萬,更只用了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