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所謂帝王者,有的是這條河中的中流砥柱,有的是泥沙俱下的濁流污垢;有的是乘風破浪的帆船,有的是順流而下的朽木。對于帝王,人們有的忠順,有的反叛;有的艷羨,有的排斥;有的覬覦,有的遠離。人們對于帝王這個角色的復雜心態(tài),更反村出“帝王”二宇的分量。所以,鉤沉其史跡,傳述其軼聞,于今不無裨益——大而言之,可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歷代王朝國運的興衰,帝王統(tǒng)治的成敗得失,可為治國平天下者鏡鑒;小而言之,可增進個人修身齊家的智慧,提高自己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水平??傊凶x者,都可從該書的閱讀中獲得教益。通覽全書,我覺得它至少有如下可圈可點之處:首先,本書體現了山東畫報出版社一貫的出版特色,高品味通俗化,圖文并舉,填補了中國帝王題材出版物的一項空白。有關中國帝王的選題,始終是國內圖書出版的熱點之一,此前同類圖書出版了不少,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部分圖書的文字資料牽強附會,反映帝王的影像資料多是今人的作品,這些都降低了有關圖書的資料價值或出版價值。而山東畫報出版社的這本《中國帝王圖志》奉行“復古主義”,在文字史料的使用上,言必有據,各種說法多數采自古籍,并說明了原始出處。在圖片史料的運用上,大部分圖片采自古代作品,基本上是原汁原味,最大程度地呈現了歷史的原生態(tài)。另外,就是盡量采用與帝王本人直接有關的實物資料,盡量選擇表現他們私人化、個性化的東西,比如反映他們衣食住行的實物照片,以及表現其精神生活的書法和繪畫作品等。第二,是一部名至實歸地反映中國歷代帝王生平和歷史的“中國帝王圖志”。本書所選入的462位帝王,從史前時代的三皇五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包括帝制時代掌握實權和對歷史產生較大影響的王,以及死后追加封號的皇帝,幾乎將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重要帝王全部收入囊中。另外,與帝王有關的圖片占去全書2/5的篇幅,其文字部分——無論是帝王小傳的文字,還是關涉帝王的成語典故,抑或圖片說明文字,基本是對圖片內容的補充和延伸,所以“中國帝王圖志”的書名與書的內容是名副其實。第三,本書選題創(chuàng)意不落窠臼,抓住了解讀中國古代歷史的關鍵問題——封建時代的頭號人物——歷代帝王,等于抓住了解讀中國古代歷史的牛鼻子,找到了認識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封建政治史的一條捷徑。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形成了從遠古三皇五帝開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止的詳備的帝王譜系。將歷朝歷代帝王個人的歷史串聯起來,就是一部五千年中國的政治文明史。帝王作為專制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和社會的核心角色,是影響國家、民族和社會發(fā)展的關鍵人物,其身世閱歷、社會關系、性格愛好乃至他們的私生活,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執(zhí)政行為和國家政治,從而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歷史產生影響。換言之,帝王們個人的是非功過、榮辱得失和喜怒哀樂,很大程度上就是王朝興替和國家盛衰的縮影。因此,了解中國歷代帝王的個人歷史,可以更好地解讀中國古代政治史。最后,具有工具書性質,集知識性、趣味性、資料性、鑒賞性和收藏價值于一體。本書圖文互動,以圖證史,直觀和立體地反映了帝王群體的形象,拉近了現代讀者與古代帝王之問的距離,可使我們近距離和多角度地去觀察和認識帝王。與帝王有關的成語典故的內容板塊別有新意,從一個側面折射了歷代帝王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作為附錄出現的《中國歷代帝王世系表》,清楚地顯現了歷代帝王譜系傳承的脈絡全貌,有一定的檢索作用。本書視野開闊,廣征博引,窮盡所能找到的所有圖片資料,圖片之豐富,居國內同類書之冠;帝王的小傳、成語典故的文字陳述,平實、簡約、洗練,但所反映的人物命運,觸目驚心,讓人深思——權力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福禍同在;帝王是人世間最尊貴的職業(yè),但也是人世間最危險的職業(yè)。歷代帝王,生老病死的正常死亡十不過一二,非正常死亡則高達十之八九。所以,無論是歷史專業(yè)人士,還是一般社會公眾,都能從本書的閱讀和思考中獲得啟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