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變幻的大清朝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不解與迷惑,如今的康熙被捧為千年一帝,這卻是不應該。揭秘大清“發(fā)家史”,是改革自強的內因還是大明的慷慨相送?所到之處馬蹄與刀槍血跡斑斑,改朝換代遭罪的還是老百姓。鄭經、吳三桂,蒙古、雅克薩,所有的戰(zhàn)亂最終匯合于統一與穩(wěn)定。不同的戰(zhàn)爭如何定性?前因后果、功勞責任又是如何?且聽作者一一道來。 縱觀康熙一生,徹徹底底亦步亦趨者,始終未給帝國帶來一場真正的轉變,比起彼得大帝在俄羅斯的表現,相差實在太遠。中俄兩國近代史上截然不同的命運,正是他們二人開始奠定的。人常說,明亡實亡于萬歷,照此,我們是否也可以講,清亡就亡于康熙呢?他本可創(chuàng)造一個新時代,卻成了舊時代的代言人,而大清也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直至鴉片戰(zhàn)爭的慘敗。面對現世主流對大清康熙帝的熱捧,本書將為讀者提供新的理解和認知。主要內容共分三卷:[亡國卷][攝政卷]和[大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