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病理學是病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病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門通過細致觀察細胞的變化來診斷疾病的一門科學。查閱國內外資料,追溯歷史,發(fā)現(xiàn)在100多年前,即1838年,Miiller首先描述了從腫瘤組織中取下的細胞的光學顯微鏡下的形態(tài)變化。1847年Pouehet介紹了用陰道細胞涂片的方法,觀察月經周期的細胞學改變。1860年Beale首次報告了咽喉癌患者的痰中發(fā)現(xiàn)癌細胞。1864年Sanders從膀胱癌患者尿中發(fā)現(xiàn)癌細胞。1904年Dufour在腦脊液中發(fā)現(xiàn)惡性細胞。1909年Marissi用堿性溶液插管沖洗法,成功地從胃和食管癌中發(fā)現(xiàn)了癌細胞。然而,由于當時細胞學染色技術不佳,診斷的差錯率較高,因此并未受到臨床上的重視和廣泛采用。1928年Papanicolaou用陰道細胞涂片的方法診斷宮頸癌,創(chuàng)建了巴氏染色法,并在1954年編著了《脫落細胞學圖譜》,為細胞學奠定了基礎,使其成為一門真正的學科。1930年Martin和Ellis首先應用粗針(16~18號)吸取組織進行活檢,并采用病理組織學和細胞學的方法診斷腫瘤性疾病。1974年J.Zajicek出版了針吸細胞學的專著《Aspiration Biopsy Cytolo-gy》,使細胞學從單純脫落細胞學(Exfoliative Cytology)發(fā)展成為應用范圍更加廣泛的一門學科。1961年L.G.Koss編寫的《診斷細胞學及其病理基礎》一書的問世,使細胞學和病理學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逐步發(fā)展成為病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細胞病理學(Cytopathology)。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辦學思路的不斷擴展,各高等醫(yī)學院校的辦學指導思想逐步定位在滿足社會需求、拓寬自己辦學的專業(yè)門類上,目前國內90%以上醫(yī)學院?!都毎±韺W》為必選課程,而國內這方面書籍多為圖譜及專著系列,不適合于教學。鑒于此,我們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組織了部分醫(yī)學院校病理學專家編寫了《細胞病理學》這本教材,內容涵蓋脫落細胞學、細針吸取細胞學、其他細胞學(手術中的細胞學,骨髓、外周血細胞學,艾滋病細胞學等)。從正常到異常,從基礎知識的介紹到臨床細胞學診斷,兼顧科學研究,融會國內外相關前沿知識,圖文并茂,預計能為我國細胞病理學的發(fā)展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