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易學大辭典(上下)》由易學概論卷、《周易》經傳辭匯卷、帛書《周易》辭匯卷、竹書《周易》辭匯卷、易學史卷、易學人物卷、國際易學卷、易學論著卷八大卷組成。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有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自古以來被列為群經之首的《周易》,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奮發(fā)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但這部成于幾千年前的典籍,其深刻的哲理卻蘊藏在卜筮框架之中,表現為哲學與迷信并存的特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許多學者在《周易》的研究整理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后來風靡世界的“《易經》熱”相比,卻顯得不足了。當國外科學家們從古老的《周易》中獲得啟示,并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以嶄新的視角重新觀察這部珍貴的文化典籍時,在《周易》發(fā)源地的中國卻依然有不少人將《周易》看成是單純的卜卦神算之書,熱衷于用之以占卦算命。因此探索與研究這部古老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典籍,發(fā)揚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是我們這一代學人義不容辭的職責。為此我們組織了《中華易學大辭典》編委會,試圖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介紹歷代易學研究的成果,以科學的態(tài)度引導易學研究的方向。本辭典各卷自成系統,每卷前有編撰說明,對編排體例與撰寫內容略有說明。本辭典各分卷辭條有少量相互重復,但因敘述角度不同,故予以并存,查閱時可以互相參見。本辭典辭條按分類編排,為方便讀者,書前有分類目錄,書末有筆畫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