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導論 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
一、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研究現狀
二、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學術價值
三、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的應用前景
四、武夷山摩崖石刻研究需要方法的創(chuàng)新
第一章 苦心孤詣著妙文 鉤沉索隱探幽微——武夷山摩崖石刻的基本特征及其解讀方法
一、因物聯(lián)想與觀物體道
二、言近旨遠與發(fā)微抉幽
三、言出有據與引經據典
四、三教圓融與多維視角
五、刻以類聚與相互發(fā)明
六、妙字趣刻與會心解意
七、因事命意與鉤沉索隱
八、寄情山水與味道自然
九、一語雙關與應景寫意
十、歷史蘊藉與原始要終
第二章 靈蛇壽龜衍玄武 白鶴錦雞皆仙鳥——圖騰崇拜是閩越文化的生命基因
一、武夷山的圖騰崇拜(生態(tài)意識)
二、蛇圖騰崇拜與宗教信仰(精神崇拜)
三、蛇圖騰崇拜與生殖崇拜(生命意向)
四、蛇圖騰崇拜與神話傳說(創(chuàng)世神話)
五、蛇圖騰崇拜與藝術形象(婀娜多姿)
六、蛇圖騰崇拜與哲學思維(多變善化)
七、蛇圖騰崇拜與民俗文化(崇蛇祭蛇)
八、蛇圖騰崇拜與文學意象(道德評判)
九、蛇圖騰崇拜與歷史文化(民族融合)
十、蛇圖騰崇拜與生態(tài)文明(多元調和)
十一、蛇圖騰崇拜與養(yǎng)生文化(醫(yī)療保健)
十二、蛇圖騰崇拜與政治文化(權力象征)
十三、蛇圖騰崇拜與語言文字(文化信息)
第三章 大塊假我以文章 悟道山水良有以——摩崖石刻與武夷山水文化
一、武夷山水文化的緣起
二、山水崇拜的文化內涵
三、武夷道教與山水文化
四、武夷佛教與山水文化
五、宗教建筑與山水文化
六、宗教傳說與山水文化
七、哲理刻詞與山水文化
第四章 山清水秀武夷地 云蒸霞蔚神話園——摩崖石刻與武夷山神話傳說
一、創(chuàng)世神話
二、始祖神話
三、開山神話
四、勸善神話
五、懲惡神話
六、避世神話
七、放生神話
八、民俗神話
九、刺貪神話
十、巖茶神話
第五章 錦繡文行山水間 千古情寄八荒外——摩崖石刻與武夷山水文學
一、自然之美
二、人文理趣
三、情理交融
第六章 巖骨花香韻味長 品茶味道意蘊深——摩崖石刻與武夷山茶文化
一、武夷仙人自古栽
二、巖韻悠長晚甘侯
三、石乳流香入貢茶
四、斗茶品出第一香
五、敕建御茶園有址
六、貢茶惟有武夷勝
七、應接不暇吃茶處
八、巖骨花香有神韻
九、國飲珍品大紅袍
十、武夷巖茶與佛教
十一、武夷巖茶與道教
十二、武夷巖茶與理學
第七章 返樸歸真守清靜 明哲保身續(xù)性命——摩崖石刻與武夷山道教文化
一、“福地洞天”與武夷山道教文化特征
二、武夷山的主要道教宮觀
三、武夷山著名的神仙道士
四、武夷山道教代表人物——白玉蟾
五、止止題記與三教精華
六、摩崖石刻與武夷山道教文化意蘊
第八章 重生文化成傳統(tǒng) 不欲以靜得長壽——摩崖石刻與武夷山養(yǎng)生文化
一、長生不死的神仙養(yǎng)生模式
二、不欲以靜的道教養(yǎng)生文化
三、武夷巖茶與養(yǎng)生文化
四、生殖崇拜與養(yǎng)生文化
五、武夷理學與養(yǎng)生文化
六、武夷佛教與養(yǎng)生文化
七、武夷飲食與養(yǎng)生文化
第九章 道南理窟群星燦 朱子故里文脈長——摩崖石刻與武夷山理學文化
一、“道南理窟”與武夷山理學文化源流
二、武夷山理學名人事跡
三、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
四、摩崖石刻與武夷山理學思想解構
第十章 自古人生三不朽 立德立功與立言——摩崖石刻與武夷山書院文化
一、中國古代的私學教育傳統(tǒng)
二、宋代書院制度的確立及其影響
三、宋代書院的教學和學術特色
四、宋代書院的學風特色
第十一章 天心明月照古今 圓融智慧除暗昧——摩崖石刻與武夷山佛教文化
一、“華胄名山”與武夷山佛教文化源流
二、武夷山佛教名人
三、武夷山佛教代表人物——扣冰古佛
四、武夷山重要的佛教寺院
五、“天心明月”釋義
六、摩崖石刻與武夷山佛學思想結構
第十二章 萬物生意最可觀 鳶飛魚躍水長流——摩崖石刻與武夷山生態(tài)文化
一、圖騰崇拜是一種本能的生態(tài)文化
二、神話傳說是一種樸素的生態(tài)文化
三、生態(tài)文學是一種審美的生態(tài)文化
四、生態(tài)哲學是一種自覺的生態(tài)文化
五、宗教訴求是一種信仰的生態(tài)文化
六、民俗文化是一種習常的生態(tài)文化
七、生殖崇拜是一種神圣的生態(tài)文化
八、制度文化是一種現實的生態(tài)文化
九、民居建筑是一種技術的生態(tài)文化
第十三章 樂山樂水返自然 見仁見智覓文化——摩崖石刻與武夷山旅游文化
一、學游
二、宦游
三、謁游
四、覽游
五、云游
六、隱游
七、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