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為紀念他,第99號元素被命名為“锿”。19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fā),重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做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fā)表了4篇劃時代的論文:《關于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fā)性觀點》、《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止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物體慣性同它所包含的能量有關嗎》,隨后他導出了E=mc 2的公式。這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100年后的2005年更因此被定為“2005世界物理年”。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tài)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并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fā)展。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筑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