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引言
第一章 明代文學復古運動誕生的宏觀歷史背景: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征的發(fā)展變遷
一、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征的形成及其要素
二、從“比興說”到“情景說”——先秦至六朝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審美特征的發(fā)展
三、“意境說”——古典審美理想的實現與盛唐詩歌的審美特征
四、理性化與俗化——古典審美理想的解體與中唐至南宋時期古典詩歌的分化和衰落
五、嚴羽等人的吶喊
六、南宋末至明前期古典詩歌的繼續(xù)分化和衰落
第二章 復古運動的濫觴——茶陵派
一、茶陵派的形成
二、茶陵派的詩歌理論
三、茶陵派與復古派
第三章 復古運動第一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fā)展過程
一、復古運動第一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
二、第一階段:在茶陵派卵翼下
三、第二階段:反劉瑾斗爭及與茶陵派脫鉤
四、第三階段:作家群落
五、余波:六朝初唐派與中唐派
六、歸宿:棄文入道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學理論
一、強調詩歌的情感特征
二、重格調
三、提倡學古
第五章 復古運動第一次高潮的詩文創(chuàng)作
一、李夢陽
二、何景明
三、徐禎卿
四、康海、王九思
五、王廷相
六、邊貢、顧磷
七、鄭善夫
八、楊慎
九、薛蕙、高叔嗣
第六章 復古運動第二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fā)展過程
一、復古運動第二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
二、第一個十五年
三、第二個十五年
四、第三個十五年
第七章 后七子的文學理論
一、古典詩歌審美特征論
二、古典詩歌體裁論
三、古典詩歌發(fā)展史論
四、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論:意與法
五、關于王世貞的“晚年定論”問題
第八章 復古運動第二次高潮的詩文創(chuàng)作
一、李攀龍
二、謝榛
三、宗臣
四、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
五、王世貞(附王世懋)
六、汪道昆
第九章 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及發(fā)展過程
一、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興起的歷史條件
二、復社
三、幾社
第十章 復古運動第三次高潮的文學理論與詩文創(chuàng)作
一、繼承前后七子,重倡復古主義
二、重雅正
三、重情采和體裁法度
四、張溥
五、陳子龍
六、夏完淳
七、徐孚遠、張煌言
結語
一、復古派與明代社會
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
三、復古派與古典審美理想和古典詩歌的發(fā)展變遷
附錄:主要引用參考書目
后記
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