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一1945),荷蘭歷史學家、文化學家。攻讀印歐語一日爾曼語語言學,1897年獲博士學位;先后在荷蘭和德國的萊頓大學、格羅寧根大學、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大學執(zhí)教,曾任萊頓大學校長;二戰(zhàn)期間對法西斯占領者持嚴厲批判態(tài)度,194s年荷蘭解放前夕被迫害至死。他擅長印歐語文學、歐洲文化史、比較語言學和比較文化,代表作有《中世紀的秋天》、《游戲的人》、《伊拉斯謨傳》、《明天即將來臨》、《文明復活的必要條件》、《憤怒的世界》、《17世紀的荷蘭文明》、《文化史的任務》、《歷史的魅力》、《痛苦的世界》等。他在世時已經成為歐洲文化史尤其是荷蘭文化史的權威。其著作經久不衰,《中世紀的秋天》和《游戲的人》均已在國內出版,而且《游戲的人》已經有三個譯本問世,《中世紀的秋天》的新譯本也即將推出。他在中國學界的影響還在上升。譯者簡介:何道寬,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家,曾任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現(xiàn)任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翻譯協(xié)會高級顧問,從事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二十余年,著譯近八百萬字。著作有《中華文明頡要》(漢英雙語版)、《創(chuàng)意導游》(英文版)。譯作三十余部,要者有《思維的訓練》、《裸猿》、《文化樹》、《超越文化》、《理解媒介》、《麥克盧漢精粹》、《數(shù)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交流的無奈:傳播思想史》、《麥克盧漢:媒介及信使》、《思想無羈:技術時代的認識論》、《傳播的偏向》、《帝國與傳播》、《手機:擋不住的呼喚》、《真實空間:飛天夢解析》、《麥克盧漢書簡》、《傳播與社會影響》、《新政治文化》、《麥克盧漢如是說:理解我》、《媒介環(huán)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模仿律》、《游戲的人:文化中游戲成分的研究》、《與社會學同游:人文主義的視角》、《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語詞的技術化》、《伊拉斯謨傳:伊拉斯謨與宗教改革》等。長期在學術報刊上發(fā)表一系列專業(yè)論文,要者有《比較文化之我見》、《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中國文化深層結構中崇“二”的心理定勢》、《試論中國人的隱私》、《論美國文化的顯著特征》、《論非言語交際》、《比較文化的新局面》、《水向高處流》、《媒介即是文化——麥克盧漢媒介思想述評》、《麥克盧漢在中國》、《和而不同息紛爭》、《媒介革命與學習革命》、《多倫多傳播學派的雙星:伊尼斯與麥克盧漢》、《天書能讀:麥克盧漢的現(xiàn)代詮釋》、《麥克盧漢的學術轉向》、《我們?yōu)槭裁措x不開紙媒體和深度閱讀:從紙媒體閱讀到超文本閱讀》、《異軍突起的第三學派——媒介環(huán)境學評論之一》、《媒介環(huán)境學辨析——媒介環(huán)境學評論之二》、《媒介環(huán)境學的思想譜系——媒介環(huán)境學評論之三》、《三代學人的薪火傳承——媒介環(huán)境學評論之四》、《媒介環(huán)境學的理論命題、源流與闡釋——媒介環(huán)境學評論之五》、《破解史詩和口頭傳統(tǒng)之謎——評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