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漢鼎/著洪漢鼎,1938年11月19日生于江蘇省南京市,原籍湖南長沙,1951至1956年在江蘇無錫市輔仁中學讀書。1956年夏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從習于賀麟教授、洪謙教授和馮友蘭教授,研習西方哲學,1961年畢業(yè)。1963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7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任賀麟教授助手。1983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資金,赴德國進修兩年,由于對中德哲學交流作出貢獻,1984年10月受德國總統卡斯頓斯的接見。1985年返國后,任職于北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6年任研究員(教授)。1991年榮獲德國杜塞爾多夫哲學名譽博士,之后多次赴德國、香港等地講學。1992年成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4年代表作《斯賓諾莎哲學研究》(199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1995年任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哲學院客座教授,并在德國講學一學期?;貒?,先后任山東大學、東南大學客座教授,擔任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和南開大學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并任北京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96年譯著《真理與方法》兩卷本(1993~1995年臺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自2001年起,一直在臺灣幾所大學任教?,F任北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全國西方哲學史學學會和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以及國際斯賓諾莎學會(荷蘭、德國)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