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告訴我們一個普遍的國際經驗:評價指標和結果的變化,用來比較同一圖書館在不同時期的績效比用來比較不同的圖書館作用更大,價值更高。道理并不難理解。圖書館有不同的類型,性質、功能、特點、服務人群有區(qū)別,所處的環(huán)境和具備的條件不一樣,因此在相當大程度上很難做科學意義上的橫向比較。比如,一個“目標人群覆蓋率”指標,一般情況下數值高比數值低好,但是對一個專業(yè)圖書館來說,相對低的數值并不能表示不好。即便是同樣性質的圖書館,城市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圖書館所處的地理位置、社會經濟狀況等因素,都會對目標人群產生影響,對于這些因素圖書館無能為力,因此用在圖書館之間的比較上就沒有意義。ISO 11620的“績效指標細則”有一個明確的觀點:只有在背景、問題和程序都相同的情況下,才能比較不同的圖書館;同時又反復提及把指標和結果用作不同圖書館的比較時,“必須非常謹慎”。中國的現實狀況是:評價結果被用作形形色色的“排行榜”,往往有社會性的沖動,一個好端端的質量評價由此走向了歧途,功能變異,誤導百姓。這是圖書館評估需要從吸取國際普遍經驗中防止的傾向。本書還告訴我們圖書館質量評價標準以圖書館統(tǒng)計標準為基礎。作者說,“一切用數據和事實說話”是發(fā)達國家圖書館質量管理觀念變革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本書關注的重點。數據和事實哪里來?依靠統(tǒng)計。因此可以說,評價結果的科學可信,建立在數據和事實統(tǒng)計的科學可信基礎上。本書詳細介紹了作為國際圖書館統(tǒng)計標準的ISO 12789,這是一個重要貢獻,它對我國圖書館評估健康發(fā)展的啟示意義在于:要按國際通行做法進行圖書館服務評價,首先需要按國際通行做法開展圖書館服務統(tǒng)計,因為相比之下,我國的圖書館服務統(tǒng)計是更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