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The Perils and Pleasures of Translation: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文獻批注的型態(tài)與性質
從溫詞《歸國遙》“小鳳戰(zhàn)篦金颮艷”句五家注的討論談到注解的態(tài)度與方法問題
一、前言
二、五家六說——從華連圃到顧農
三、資料的篩理與重點的提出
四、分項討論
五、訓解小結
六、結語
七、尾聲
“評點”的解釋類型——從儒者標抹讀經到經書評點的側面考察
一、引言:何謂“評點”
二、端緒:古代傳抄或閱讀的標記
三、宋元儒者讀經及其標抹之法
四、明清以來的經書評點
五、評點的基本性質
六、結語
論考釋《爾雅》草木蟲魚鳥獸之方法
前言
一、校正訛誤
二、辨別名實
三、因聲求義
四、比較互證
五、發(fā)凡起例
六、根據(jù)目驗
七、描述性狀
八、繪制圖影
九、運用新知
十、結{侖
文獻詮解的思維與方法
越南狂士黎文敔《大學晰義》對《大學》的詮釋
一、引言
二、越南儒學的發(fā)展
三、官方儒學在越南的影響
四、黎文敔的《大學晰義》
五、《大學晰義》的知本說
六、結語
試論漢儒以象解《易》方法
一、前言
二、以象解《易》方法確立——從“觀象系辭”到“觀象玩辭”
三、漢儒對《易傳》以象解經方法發(fā)展
四、余論:對漢儒以象注《易》方法評價
晚宋儒學的轉型與解經方法的變化
一、前言
二、晚宋儒學的區(qū)域性特征以及思想向學術的轉型
三、從義理闡釋向經史考辯過渡
四、學思相融、經史并重的學術范式的確立
五、結論
天獻澤注的語言制約
試論日韓兩國翻譯中國典籍的方法
一、前言
二、日本的訓讀
三、韓國的訓讀
四、中國周圍的訓讀現(xiàn)象
五、結語
日本漢文訓讀史
一、前言
二、訓讀法
三、訓點資料
四、宣命體與和漢混淆文
五、日本對外國文化的接受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跋:記與康達維教授的文字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