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儒家文明(修訂插圖本)

儒家文明(修訂插圖本)

儒家文明(修訂插圖本)

定 價:¥33.00

作 者: 馬振鐸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世界文明大系
標 簽: 儒家哲學 先秦哲學 中國哲學 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3449575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 292 字數:  

內容簡介

  針對國際學術界的“西方中心論”和“文明沖突論”,中國學人提出自己的文明理論,將世界文明劃分為12種文明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組織40多位著名學者歷時10余年,編纂《世界文明大系》12卷。中央電視臺超大型電視系列節(jié)目《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環(huán)球紀行》據此創(chuàng)意而成,并以之作為理論基礎。本書為該系列之一的《儒家文明(修訂插圖本)》分冊。

作者簡介

  汝信,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部委員、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主任。1931年出生,江蘇吳江人。1949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1956年玫讀著名學者賀麟先生黑格爾哲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后留哲學所從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副院長,并兼任哲學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在國內外學術機構中曾擔任的主要職務有: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政治學會會長以及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副主席、東德科學院外籍梡士、韓國啟明大學名譽哲學博士等。主要從事西方哲學史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美學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爾范疇論批判》(與姜丕之合著)《西方的哲學和美學》《西方美學史論叢》《西方美學史論叢續(xù)編》《美的找尋》等。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系列節(jié)目《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環(huán)球紀行》總策劃。

圖書目錄

前言
上編 儒家文明總論
第一章 黃河流域的自然環(huán)境 上古文明和三代文明
一、嚴重的自然環(huán)境挑戰(zhàn)
二、上古文明
三、三代文明
第二章 宗法封建等級制和禮樂文化的衰落儒學的產生和在先秦的發(fā)展
一、宗法封建等級制度的瓦解和禮壞樂崩
二、士階層的形成和百家爭鳴
三、孔子和儒學的產生
四、孟子對儒學的捍衛(wèi)和發(fā)展
五、茍子對儒學的發(fā)展
六、《易傳》、《中庸》的天道觀和先秦儒學的完成
第三章 中國文明的重建儒家文明的形成
一、不為統(tǒng)治者重視的“顯學”
二、焚書坑儒儒學的一次嚴重挫折
三、漢初政治家對秦滅亡原因的反思和儒家對自身的反思
四、獨尊儒術儒家政治思想向統(tǒng)治者政治觀念的轉化
五、士階層的“儒”化
六、儒學向廣大民眾的灌輸
七、在中國文明重建中儒學的決定性結構作用
第四章 前期儒家文明漢唐文明
一、今文經學及經學對中國學術發(fā)展的影響
二、今文經學的神學化及與讖緯合流
三、古文經學和對神學思潮的批判
四、玄學的興起和援道入儒
五、佛、道二教的興盛和儒家對佛教的批判
六、以儒學為主導,以佛、道為輔翼的文化格局之形成
七、 古文運動和儒學復興運動
第五章 后期儒家文明宋元明清文明
一、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和國家的“積貧”、“積弱”
二、政治經濟改革的失敗和北宋后期的思想轉向
三、三綱五常的天理化和程朱理學
四、程朱理學的官方哲學地位之確立及其對儒家文明的影響
五、陽明心學及其思想解放作用
六、基督教的傳人和儒家文明對西方科學的受容
七、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
第六章 儒家文明的基本特點
一、天論、天人之學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特點
二、人學和人際關系特點
三、“內在超越”與對宗教的批判和容納
中編 儒家文明各領域
第七章 政治
一、溫和的君主專制政體
二、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
三、官僚制和文官政治
四、官吏的選舉舉薦和科舉
五、《春秋》決獄和法律的儒家化
六、人治主義政治
七、王朝更迭和不變之道

第八章 經濟
一、重農主義和高度發(fā)展的農業(yè)文明
二、“制民之產”和“限民名田"
三、地呈莊園經濟和小農經濟
四、手工業(yè)和商業(yè)
五、城市和市民
六、資本主義的萌芽和市民反抗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斗爭
第九章 教育
一、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教育的普及
二、學校制度
三、教育內容和方法
四、教育的目的
第十章 文學藝術
一、真善美統(tǒng)一的審美觀念
二、文學
三、音樂
四、繪畫
五、建筑
第十一章 倫理風俗
一、天理良心道德的超越性根據
二、后天的道德修養(yǎng)
三、三綱五常和道德規(guī)范
四、孝悌觀念和家庭倫理
五、忠君愛國觀念
六、成仁取義和氣節(jié)
七、禮俗二
第十二章 宗教信仰
一、尊天敬祖觀念和壇廟祭祀制度
二、 神化和祭祀異常人物
三、民間的萬物有靈論觀念和破淫祀
四、 儒釋道的沖突與融合
第十三章 科學技術
一、儒學文明形成前的中國科學技術成就
二、儒家的自然觀和科技思想
三、一度輝煌的中國科學技術
四、儒家文明晚期科技發(fā)展相對緩慢及其原因
下編 儒家文明的衰微
第十四章 后期儒家文明發(fā)展的停滯和相對落后
一、十四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
二、儒家文明的停滯
三、停滯的原因
四、鴉片戰(zhàn)爭儒家文明相對落后的暴露
五、保持儒家文明原樣只引進科技之嘗試的失敗
第十五章 整合社會的失敗
一、康、梁變法儒家權威的最后資源
二、洪憲帝制傳統(tǒng)權威的濫用
三、鄉(xiāng)村建設現(xiàn)代儒家的嘗試及其失敗
第十六章 教育理想的失落
一、教育理念的轉變與科舉制的廢除
二、傳統(tǒng)書院的現(xiàn)代命運

第十七章 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運
一、從太平天國到五四運動
二、命運多舛的儒家傳統(tǒng)
結語批判與繼承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