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曾經有這么一段名言:“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蒙著灰塵的書本中去尋找,真正的哲理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面前展開著的最偉大的書里,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天文學是以宇宙和宇宙中各類天體、天象為研究對象的一門自然科學,其發(fā)展史源遠流長。如果說,對l00萬年前出現(xiàn)的直立人,或者l0萬年前的晚期智人是否已開始觀看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如今已無從考證,那么自有文字記載以來,人類對天象的關注至少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認識宇宙,最早也許源自人的好奇心,但更是因為人們生活和生存的需要,而發(fā)展到今天則已成為人類探索大自然奧秘并為己所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認識宇宙的進程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這就是了解宇宙中各類物質形態(tài)的內在性質,從而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以及探索取得這些認識的科學方法。掌握科學方法是獲取科學知識的前提,這已無數(shù)次為科學發(fā)展的過程所證實,其中自然也包括天文學。古人由于缺乏科學知識,更少有科學方法,因無知而對“天”產生畏懼、崇敬的心理,于是迷信邪說和偽科學便應運而生,甚至今日仍有相當多的篤信者,而且其中不乏高學歷的年輕人。從這一點來看,要使全人類正確認知宇宙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