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是一種奇妙的藝術,也是最富兒童文學特點的一種文體。在兒童文學領域的諸多體裁樣式中,它最能體現(xiàn)兒童文學的審美特征,因此受到小讀者的普遍歡迎,成為兒童文學中的主體。這樣重要的一種兒童文學體裁,它在中國的發(fā)展究竟走過了一條什么樣的道路,總結一下它的歷史經驗,該是我們兒童文學學術界的一個既迫切又重要的課題。在中國,童話這個詞雖然是清朝末年才出現(xiàn)于文壇的,但這不等于說在此以前它不存在。早在遠古蠻荒時代,在華夏這塊土地上,自從有了人類繁衍,為了種族的生存,就要生兒育女,在撫育兒女的過程中,做父母的為了娛樂教育自己的子女,又得滿足孩子愛聽故事的天性,總會編創(chuàng)一些故事講給孩子聽,這當中就有不少蘊含幻想因素的、跳蕩著爛漫童心的故事。這就是最原始的口頭童話。在尚未發(fā)明文字以前,這種遠古的童話,口口相傳,自生自滅,究竟起源于何朝何代,已無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