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代表性作品,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和士人精神等影響巨大,千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并遠播海外。 作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等職?!端螘氛f他“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著有《徐州先賢傳贊》九卷及《典敘》、志怪小說《幽明錄》等。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guī)箴等三十六門。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他們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其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于民間傳說,不盡符合史實,且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如《規(guī)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間人物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 從《世說新語》的某些分篇中,可以看出劉義慶編著此書時的傾向性。 如《德行》、《政事》、《方正》、《雅量》等篇,作者對其中的人與事大抵采取肯定的態(tài)度;而《任誕》、《簡傲》、《汰侈》、《尤悔》、《惑溺》等篇,則多持否定態(tài)度。其他各篇,雖然從題目中看不出明顯的態(tài)度,但行文中亦有其傾向性。大體來說,劉義慶對漢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頌或贊賞的;對魏晉的清談家則有所肯定,也有所否定。如他比較贊賞的晉代樂廣等人,尚清談而又不違背“名教”;至于像阮籍等蔑視“名教”的人,則被斥之為“狂誕”。對有些歷史人物,他雖然并不贊成,但對他們某些行為卻又持欣賞的態(tài)度:如對西晉末年“清談誤國”的王衍,有時也贊賞他不和人計較的“雅量”;對桓玄則稱其早慧??偟膩碚f,他還是依據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標準來評價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