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引言 研究目的與本書構成
上篇 日本契約勞動的理論
第一章 契約勞動的現(xiàn)狀、特征和背景
一、非典型勞動的增加
二、契約勞動的現(xiàn)狀
三、契約勞動的分類和特征
四、雇傭、就業(yè)形態(tài)多樣化的背景
第二章 契約勞動的概念及相關問題
一、契約勞動的概念
二、業(yè)務委托和業(yè)務承包
三、承包勞動者和派遣勞動者
四、偽裝承包的問題
第三章 關于勞動者的概念
一、勞動者的概念與契約勞動者保護的關系
二、民法上的契約類型與勞動基準法上的勞動者概念
三、《工會法》上的勞動者概念
四、其他法律上的勞動者概念
五、小結
第四章 勞動者性質的判斷基準和問題點
一、學說上勞動者性質的判斷基準
二、判例上勞動者性質的判斷基準
三、作為行政解釋的勞動基準法研究會報告書
四、邊際事例的判斷
五、法院的對應
六、上述判斷基準的問題點
第五章 關于契約勞動者保護的學說與評價
一、學說的現(xiàn)狀
二、學說的評價
三、私見:勞動者性質問題的解決與立法的課題
第六章 勞動契約法制的適用對象和范圍
一、小序
二、勞動契約法的制定背景
三、《中期報告》的觀點以及征求到的意見
四、《最終報告》的觀點
五、評價與課題
第七章 關于雇傭關系的中日比較研究——對國際勞動基準的認識
一、小序
二、關于文書的形式
三、關于雇傭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四、關于保護雇傭勞動者的國家政策
五、關于確定雇傭關系的存在
六、關于保證、監(jiān)督與落實
七、結語
下篇 日本契約勞動的實踐
第八章 從合同性質看企業(yè)解雇權利的合法性——大平制紙事件評析
一、本案精粹
二、案件回放
……
第九章 派遣合同反復更新后的解雇責任——伊予銀行事件評述
第十章 依事實勞動關系辨承包合同與雇傭合同——電影攝像技師案件評述
第十一章 就業(yè)協(xié)議的法律效力——淀橋照相機事件評述
第十二章 勞務派遣中的集體談判當事人——朝日廣播電視公司事件評述
第十三章 司機自備卡車承包運輸的勞動者性質——橫濱南勞動基準署長(旭紙業(yè))案件評析
第十四章 實習醫(yī)生的工資性質——關西醫(yī)科大學欠付工資案件評述
第十五章 派遣工“過勞死”的損害賠償責任——熊谷制作所事件評析
第十六章 職業(yè)運動員是勞動者嗎——職業(yè)棒球集體談判罷工案件評析
第十七章 演員特殊雇傭形態(tài)的解雇之爭——新國立劇場經營財團事件評述
結語:契約勞動者保護——新世紀國際勞動社會的主題
參考文獻
卷末參考資料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