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真,坐于實(代序)
波蘭紀
漁夫瓦文薩
瓦文薩:我和人民分享了時代的考驗和磨難
亞當·米奇尼克:對真理、準確性和誠實的追求
黑夜的遺產
奧斯維辛之后的寫作與影像
睡著醒著都是夢,噩夢
柏林墻
墻倒之后:1989年之后的德國文學
伊利亞·特羅亞諾夫:世界很大,拯救遍地
兵荒馬亂的中東
伊斯蘭作家的愛與痛
以色列炮火下的黎巴嫩
陰影在敘以邊境盤旋
為什么中東永遠動蕩?
生活在以色列的火山口下
阿爾伯特·倫敦
關注世界的傷口
半島紀
半島,被神化還是妖魔化?
意見與異見
伊扎特:CNN是中東的半島電視臺
離鄉(xiāng)的米沃什
米沃什肖像
你這個詩人,坐在圣約翰大教堂做什么?
多面人艾柯
看那!艾柯這個人
我是一個經常被誤讀的人
影像中的德里達
德里達:我很難對一致性感到激動
他們的魯迅
李泳禧:“韓國魯迅”的魯迅
竹內好的魯迅
魯迅:在東亞的天空下
鮮花與刀鋒
大江健三郎:“用糞弄臟自己巢的鳥”
平山郁夫:核時代的救贖
磯崎新:未來城市是廢墟
日本的秘密與恥辱
貼身諾貝爾
斯圖爾·阿蘭:世界上每個人的趣味都不一樣
馬悅然:諾貝爾與中國作家“有仇”?
新約諾貝爾
他的名字叫帕慕克
“少壯派”的“合謀”
諾貝爾時間
2005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實況
埃斯普馬克:魯迅拒絕了我們
倫德斯諾德:和平就是暴力的缺席
諾貝爾和平獎2007年現(xiàn)場
全球性的緊急狀態(tài)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