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很多人對“浮士繪”的意義并不明了,同樣,許多年輕人也漸漸分不清“馬克思”與“馬克斯”是同一個人的兩種寫法還是兩個不同的人。西方文史常識,你弄對了嗎?《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文史常識》幫你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文史常識》屬于文化糾錯系列,《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文史常識》所選的內容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記得朋友講了一個故事,兩個年輕人談戀愛時為“愛神”究竟是誰,爭得面紅而赤,結果不歡而散。還有一些人在引經據(jù)典時陰錯陽差,弄得斯文掃地,好不尷尬。在嫦娥升天成功慶功會上,某人將人類首次登月時乘坐的飛船 “阿波羅11號”,說成是“馬可? 波羅”。阿波羅”非“馬可·波羅”,他們兩人,一個是神話故事里的人物,一個是現(xiàn)實中的歷史人物。兩人風馬牛不相及,不能混淆。在網絡游戲中,將特洛伊戰(zhàn)爭歸因于非因“金蘋果”。 還有看過好萊塢大片《角斗士》的人們都認為,古羅馬角斗士大都是奴隸出身,艱難悲慘地游走于生死之間,不是殺死對手就是被對手殺死。 古羅馬競技場上血腥殘忍的角斗場面似乎告訴我們,角斗士沒有任何規(guī)則,如果說有規(guī)則,那就是拼命殺死對方,為下一場角斗贏得生存的機會。 《角斗士》中麥克西莫斯與其他人血肉橫飛的拼殺場面自然引人入勝,但是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隨著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談論西方文化常識的時候越來越多,而由于誤解產生的口誤、筆誤不在少數(shù),而且很多人可能沒有自我發(fā)現(xiàn),事實上,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增加,很多人并沒有專門的時間與機會進行這種文化常識的再認識。所以,《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文史常識》的推出,正是因應現(xiàn)實的需要和改善與提高大眾對西方文化常識的了解。 《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文史常識》介紹了人們日常交往中最易誤解的西方人文、歷史常識,包括詞語辨析、典故溯源、民俗揭秘、人物考古等內容,點滴知識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幫助人們在演講、發(fā)言、信函以及日常的言談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