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引言
第一節(jié) 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本書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美國與魏瑪共和國的建立
第一節(jié) 投身武力競技場
一 美國參加協(xié)約國集團對德國作戰(zhàn)的原因
二 美國參戰(zhàn)對德國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十四點計劃”、威爾遜的調處與德帝國的崩潰
一 德國接受“十四點計劃”作為和談基礎
二 美德外交“照會戰(zhàn)”
三 德國軍事領導人影響力的降低和憲政改革
四 德皇退位問題與“十一月革命”的爆發(fā)
第三節(jié) 圓鑿方枘:美國在“巴黎和會”前后的對德政策與德國的和會外交
一 美國在“巴黎和會”前后的對德政策
二 德國的和會外交
第四節(jié) 《凡爾賽和約》與共和國的合法性危機
一 德國對“十四點計劃”和寬大和約的期待
二 《凡爾賽和約》對共和國合法性的戕害
三 對《凡爾賽和約》的批評和威爾遜的倒臺
第五節(jié) 橘生淮北:美國憲政與《魏瑪憲法》
一 美國憲政思想對德國的早期影響
二 美國憲政對《魏瑪憲法》的影響
三 美國憲政因素在《魏瑪憲法》實踐中的消極作用
小結
第二章 美國與魏瑪共和國初期的危機
第一節(jié) 兩次大戰(zhàn)間美國共和黨政府的對德經濟外交
一 簽訂對德《柏林和約》
二 以私人為主體的經濟外交
三 保護關稅政策和推進最惠國待遇原則
四 賠償與戰(zhàn)債問題
第二節(jié) 走向魯爾:美國與德國賠償危機的醞釀、爆發(fā)與深化
一 威爾遜與1921年春的賠償糾紛
二 哈定不愿充當賠償糾紛的仲裁人
三 1921年下半年:美國與失去的解決賠償?shù)臋C會
四 滑向賠償危機:美國與魯爾危機的爆發(fā)(1922年春至1923年1月)
五 美國與魯爾危機的深化
第三節(jié) 美國與賠償糾紛、魯爾沖突及魏瑪共和國初期的全面危機
一 美國與魏瑪共和國初期賠償危機的關系概述
二 賠償糾紛、魯爾危機與共和國初期的全面危機
小結
第三章 美國與魏瑪共和國的相對穩(wěn)定時期
第一節(jié) 《道威斯計劃》:共和國相對穩(wěn)定的“助推劑”
一 美國主導下的《道威斯計劃》
二 美國與《洛迦諾公約》及德國大國地位的恢復
三 《道威斯計劃》與德國的“經濟奇跡”
四 政治上的相對穩(wěn)定局面
第二節(jié) 生產合理化在德國:并非解決德國問題的靈丹
一 德國對“合理化”的期待
二 如火如茶的“合理化”
三 “合理化”運動對經濟、政治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美國主義”的神話:對美國大眾文化的擁抱、詰難與新“保守革命”
一 德國出現(xiàn)美國大眾文化熱
二 美國大眾文化的負效應
三 對“美國主義”、非德意志文化的批評和抵制
四 新“保守革命”
第四節(jié) 眾口難適的“美元陽光”:圍繞美元貸款的紛爭及《楊格計劃》的產生
一 德國試圖控制外國貸款
二 德國對外貸控制乏力
三 德國政府與賠償總管在外貸、財政政策和修訂賠償上的分歧
四 賠償計劃修訂浮出水面
五 《楊格計劃》的出籠及其局限
小結
第四章 從華爾街到柏林:大蕭條與魏瑪共和國的解體
第一節(jié) 一戰(zhàn)后歐洲、德國對美國的財政依賴和美國大蕭條的擴散
一 一戰(zhàn)削弱了歐洲的經濟霸權
二 “美國打一噴嚏,歐洲就得肺炎”
三 德國對美國財政資本的依賴與德國的大蕭條
第二節(jié) 經濟危機、議會民主制危機與米勒大聯(lián)合政府的瓦解
第三節(jié) 美國與布呂寧政府外交優(yōu)先戰(zhàn)略的破產和倒臺
一 布呂寧政府外交優(yōu)先戰(zhàn)略和通貨緊縮政策的出臺
二 美國與布呂寧政府外交優(yōu)先戰(zhàn)略的實施
三 布呂寧政府外交優(yōu)先戰(zhàn)略和通貨緊縮政策的破產和倒臺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