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了郭令智院士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華南板塊構造代表論文22篇。其主要內容是人們從海洋研究而誕生出中、新生代板塊構造理論,他創(chuàng)造性地把它應用到華南前中生代的活動大陸邊緣的古板塊構造研究中,提出了代表古老活動大陸國緣溝、弧、盆構造系的鑒定標志。由此認為,華南板塊構造演化在總體上看,有從現(xiàn)今的西北向東南方向,由元古宙到新生代的演化趨勢。此外,還特別專文論證了華南的江南地區(qū)元古宙溝、弧、盆構造系的巖石標志及其演化,把誕生于中、新生代的板塊構造向前推進到元古宙。對于在造山帶中經常發(fā)現(xiàn)有更老的“地質體”,與毗鄰的地質演化截然不同,這一現(xiàn)象在本書的多篇文章中論證了地體構造,進一步發(fā)展和豐富了板塊構造的科學內家。在研究板塊構造與造山帶時,還討論了板塊構造與巖漿作用及金屬礦床形成與分布規(guī)律。此外,本書還研究了西太平洋中、新生代以來溝、弧、盆系的構造特征、類型、性質及其演化模式——初始拉張形成盆地到?。懪鲎彩够『笈璧刈罱K閉合及其相應地產生弧后前陸盆地的形成機理,同時還討論了弧后盆地與油氣形成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