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良,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義烏人。1981年12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4年12月獲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評為博士導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jiān)獄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1997年法選第二屆“全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2000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1年“中國司法制度與司法改革”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2004年經人事部等八部委批準,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2005年“刑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6年作為課程負責人的北京大學刑法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主要學術成果:專著《正當防衛(wèi)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共同犯罪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994年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初版,1997年修訂1版,2000年修訂2版,2003年修訂3版),1995年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遺傳與犯罪》(群眾出版社,1992);《刑法的人性基礎》(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8年第2版),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刑法疏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刑法的價值構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刑法的啟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3年修訂版);《刑法適用總論》(法律出版社,1999),2002年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本體刑法學》(高務印書館,2001),2002年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規(guī)范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006年獲司法部法學教材與法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刑法學的現代展開》(與周光權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除專者外,另有文集8部,并主編著作三十余部,合著6部,合譯5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二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