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學院院士權威導引,回溯西方文明的源頭歷代繪畫大師經典之作,法國著名學者精要闡釋圖像與故事交相輝映,典雅睿智怡目的理想藏書耶穌的清癯面孔,圣母的慘淡愁容,多少畫家為之瀝血神傷……一個人的受難,激發(fā)出無盡的悲慟、狂熱、信念與夢幻。如果說藝術可以成為進入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門,那么我們也應該想到,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能力鑿開這扇通向內心的大門。在信奉上帝為唯一神的土地上,這破門之擊是基督教傳統(tǒng)的功勞。人們勇敢地讓感覺經驗通過形的魔法表達出來。猶太人和穆斯林都有偉大的藝術家,伊斯蘭教還有自己的美學。但是藝術作為一個追求卓越和重視表現的領域,它與《新約》有某種天然的聯(lián)系。放眼看去,正是因為拜占庭神學在信奉一神論的基督教正教里打開了一個缺口,現代西方才能變成“圖像的文明”,并借此成為全球最具征服力的文明。也許這并不是件大好事。甚至,鑒于視覺的專制對思想(以及圖像本身)所施加的壓力,我們有必要向我主教會索取賠償和利息,要求開庭審判一樁母子案件,責問教皇和神學家的繼承人。不過,讓我們暫時先把困惑與不滿放在一邊,以便抓住問題的要害。癡迷于影視既是事實狀態(tài)又是精神狀態(tài),應該作為事件來看待,并聯(lián)系前因后果加以考慮。從現代人癡迷于電視出發(fā),經過文藝復興的繪畫藝術,一直追溯到古代的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