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技術簡介
1.1 前言
1.2 應用與發(fā)展
1.3 廠商概況
參考文獻
第2章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基礎知識
2.1 有機材料用于發(fā)光二極管的發(fā)展進程
2.2 有機材料的特性
2.2.1 吸收和放射
2.2.2 電荷在有機分子問的傳遞
2.2.3 有機分子的能態(tài)
2.2.4 有機分子的能態(tài)與電極界面的能態(tài)關系
2.3 電致發(fā)光器件結構與原理
2.3.1 器件電流的限制
2.3.2 器件的結構
2.4 光電特性與測量
2.4.1 發(fā)光效率
2.4.2 發(fā)光顏色
參考文獻
第3章 電荷注入與傳遞材料
3.1 陰極材料
3.1.1 常用金屬材料
3.1.2 金屬合金
3.2 陽極材料
3.2.1 導電氧化物
3.2.2 陽極的表面處理
3.3 空穴注入材料
3.4 空穴輸運材料
3.5 電子注入層材料
3.5.1 堿金屬化合物
3.5.2 電子注入機制
3.5.3 n型摻雜層
3.6 電子輸運材料/空穴阻隔材料
3.6.1 唑衍生物和其樹狀物
3.6.2 金屬螯合物
3.6.3 其他唑化合物
3.6.4 喹啉衍生物
3.6.5 喔啉衍生物
3.6.6 二氮蒽衍生物
3.6.7 二氮菲衍生物
3.6.8 含硅的雜環(huán)化合物
3.6.9 全氟化的p-(phenylene)s寡聚物
3.6.10 其他有潛力的ETMs
3.7 載流子遷移率
參考文獻
第4章 熒光發(fā)光材料
4.1 前言
4.2 紅光材料
4.2.1 DCJTB相關的紅包摻雜物
4.2.2 多摻雜物系統(tǒng)
4.2.3 雙主發(fā)光體摻雜系統(tǒng)
4.2.4 非摻雜型紅光熒光材料
4.2.5 具有獨特器件性質的紅光熒光材料
4.3 綠光材料
4.3.1 香豆素衍牛物
4.3.2 喹吖啶酮衍生物的綠光摻雜物
4.3.3 多環(huán)芳香族碳氫化合物
4.3.4 1H-pyrazolo[3,4-b]quinoxaline類的綠光熒光摻雜物
4.3.5 其他類型的綠光熒光摻雜物
4.3.6 綠光熒光摻雜物最新信息
4.4 藍光材料
4.4.1 藍光主發(fā)光材料
4.4.2 天藍光摻雜物
4.4.3 深藍光摻雜物
4.4.4 深藍光器件的改善
4.5 黃光材料
4.6 白光材料
參考文獻
第5章 磷光發(fā)光材料
5.1 三重態(tài)磷光
5.1.1 發(fā)光原理
5.1.2 電致發(fā)磷光發(fā)光機制
5.2 主發(fā)光體材料
5.3 紅色磷光摻雜材料
5.4 綠色磷光摻雜材料
5.5 藍色磷光摻雜材料
5.6 樹狀物磷光發(fā)光體
5.7 空穴/激子阻隔層材料
5.8 磷光器件的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第6章 有機發(fā)光二極管的效率
6.1 影響有機發(fā)光二極管效率的參數
6.2 增進載流子平衡的方法
6.2.1 提高電子注入效率
6.2.2 良好的電子輸運材料
6.2.3 元件結構的改善
6.3 提高出光率的方法
6.3.1 減少不發(fā)光模式
6.3.2 減少全反射
6.3.3 減少波導效應
參考文獻
第7章 0LED的壽命
7.1 簡介
7.2 非本質老化因素
7.2.1 基板的平整度
7.2.2 微小顆粒的污染
7.2.3 有機層與電極層間的分層
7.2.4 金屬層表面的微小針孔
7.3 本質老化因素
7.3.1 有機膜的穩(wěn)定性
7.3.2 陽極與有機層的接觸面
7.3.3 激發(fā)態(tài)的穩(wěn)定性
7.3.4 可移動的離子雜質
7.3.5 銦的遷移機制
7.3.6 不穩(wěn)定的陽離子
7.3.7 正電荷累積的機制
7.4 平板顯示器的壽命
參考文獻
第8章 OLED的器件設計
8.1 穿透式與上發(fā)光型OLED結構
8.1.1 透明陰極發(fā)展介紹
8.1.2 上發(fā)光型器件陽極
8.1.3 不發(fā)牛等離子體損傷的濺鍍系統(tǒng)
8.1.4 微共振腔效應
8.1.5 陰極覆蓋層
8.2 串聯式OLED結構
8.3 可彎曲式(撓性)OLED結構
8.3.1 基扳
8.3.2 主動矩陣式驅動技術
8.4 p-i-n OLED結構
8.5 倒置式IOLED結構
8.6 白光WOLED結構
8.6.1 多重發(fā)光層
8.6.2 多摻雜發(fā)光層
8.6.3 利用活化雙體和活化錯合物發(fā)射的白光WOLEDs
8.6.4 其他WOLEDs結構
參考文獻
第9章 OLED顯示器
9.1 前言
9.2 OLED全彩化技術
9.2.1 紅、藍、綠像素并置法
9.2.2 色轉換法
9.2.3 彩色濾光片法
9.2.4 微共振腔調包法
9.2.5 多層堆疊法
9.3 驅動方式
9.3.1 被動矩陣驅動方式
9.3.2 主動矩陣驅動方式
9.4 灰階
9.4.1 模擬驅動:電壓編程與電流編程
9.4.2 數字驅動
9.5 對比度
9.6 面板功耗
9.6.1 功率效率的提高
9.6.2 顯示畫面的設計
9.6.3 顯示模塊的設計
9.7 OLED制程
9.7.1 蒸鍍設備
9.7.2 其他鍍膜技術
9.7.3 封裝材料與設備
參考文獻
修訂者序
英文注釋
中文注釋
作者簡介
修訂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