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是不能質疑的。為什么?因為人家如日中天,牛氣沖天啊。《北京娛樂信報》稱,對于外界對他的批評,易中天拋出了“三不原則”:不理睬、不回應、不在乎。人家不屑也不用和你爭論,因為自有人會替他出頭,你沒見膽敢批評易中天的人,不到一個回合,哪一個不是被他的易粉和乙醚罵得灰頭灰臉,丟盔卸甲。葛紅兵如此,李治亭如此,梁曉聲如此,很多無名網友更是如此。眾多易粉和乙醚百思不得其解,你們?yōu)槭裁匆u易老師,(我總結了一下)無外乎是以下三種:妒賢嫉能加眼紅別人賺了大錢;想借機炒作出名;你有本事你上央視百家講壇去講啊。這些是文明的,更多的是粗鄙的謾罵和人身攻擊,我不想引用,諸君有興趣可去易吧看看。不知道那位身為教授、作家的易中天是為這樣忠誠的粉絲感到驕傲還是羞愧,也不知道素質較高、分得清是非、對易中天的崇拜有所保留的易粉和乙醚會不會以此為恥??傊?,我提醒大家,不管你是出于妒嫉也好,想借機出名也好,還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在批評易中天之前一定要有挨罵的心理準備,奉勸那些上了年紀特別是心臟不好的老先生就不要出頭,厚道了大半輩子,犯不著為這事“自毀形象”。那么,我們應該就此噤聲嗎?不。言歸正傳,我是反對易中天的,但并非妒賢嫉能——天底下比他賢能的人多如牛毛;也非眼紅他發(fā)財——比他有錢的人 數也數不清,就是學術圈,文學圈里比他有錢的人也有很多。相反,我從不覺得學者和作家就應該甘守清貧和寂寞,易中天在物質上和學術大眾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是學者們的目標,也值得借鑒,這不應算壞事;借機炒作出名是要部分否定的,出名是無可厚非的,借機和炒作雖非主觀動機,而是誰在這個時候站出來都有這個嫌疑,不過如果沒有一些能服得了人的道理,又何必丟。人現眼,出這種臭名惡名。此外說明一下,我不是否定易中天這個人的全部作品,而是覺得《品三國》有太多偏見和疏漏,真正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啊。所以,我們要把易中天的《品三國》放在火上烤一烤,把水分烤干掉一些,這總不是壞事。